注册

难以割舍的“考研梦”:虽遇寒流仍难降温


来源:中国青年 我有话说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北京师范大学考点外,一名考生正在抓紧最后时间复习。与徐明东就读同一所学校的赵宏飞现在已经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一名研究生,目前正在准备着大学助教和辅导员的考核。

原标题:难以割舍的“考研梦”:虽遇寒流仍难降温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开考。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考点外,考生们鱼贯步入考场。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开考。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考点外,考生们鱼贯步入考场。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北京师范大学考点外,一名考生正在抓紧最后时间复习。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北京师范大学考点外,一名考生正在抓紧最后时间复习。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准备考研的日子像炼狱,到现在搁置三年了,我还在看有没有合适的在职研究生,打算再考一次。”已经在北京一家网站工作一年的小文说。回顾起在上海租房考研的日子,她对长江湿冷的冬季依然心有余悸。

“目前学的环境科学和我的记者理想不沾边,觉得考研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对考研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比较重视。”怀抱“记者梦”的小郝现在就读大三,已复习两年多的她准备报考2015年的研究生。

2014年1月4日,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拉开帷幕。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报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有172万,比去年减少了4万人,这也是五年来考研热遭遇的首次寒流。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对这场提升身价、转换命运的考试依然难以割舍。

致那段炼狱时光

小文毕业于北京一所普通一本高校,现在是国内一家重点新闻网站的员工。三年前,曾经匆忙考研失败的她,工作一年来,在单位已颇受重用。然而,说起当年上海戏曲学院的播音课,小文依然心驰神往,她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还在看有没有合适的在职研究生,打算再考一次。”

虽然距离考研虽然已有三年之久,但回想起那段时光,她依然感慨颇深。她考研之前一年的十月份才开始着手准备,问及行动如此之晚的原因,她坦言,刚开始并没打算考研,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加之旁听了一节上海戏曲学院的播音课,感觉跟大学时的授课模式和思路完全不同,这大大激发了她继续深造的兴趣。

于是,作为校外一族,小文也开始加入昼夜不停的复习大军。那时她的复习节奏是,早上7点半从家出发,晚上9点多上完自习,而后再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家。回家后吃完晚饭,继续看书到凌晨一两点。“那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期望值很高,所以压力很大。但是好在,当时是寄住在上海的姐姐家,吃饭睡觉都有人照顾,也不会感觉太孤独。”但即便如此,有一次当她深夜复习完功课,钻进冰冷潮湿的被窝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回想那段经历,小文认为,考研不同于高考,虽都是一次炼狱般的生活,但因为年纪不同,阅历不同,考研时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对自己的期望更高。“既有成功读研后再回校园的喜悦,又有丰富内心,回炉后再次启航的期待。备考的苦只有当时最清楚,走过之后,只觉得那是一段辛酸却畅快的经历。”现在的小文,已经能够笑着回忆那段炼狱般的时光。

从环保专家到“记者梦”的跨越

现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大三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小郝,大二就已经开始着手备研。但因为距离考研还有段时间,复习节奏并没有安排的非常紧凑。直到大三下学期,她才开始真正进入“急行军”状态。与周围很多大四才开始备研的同学相比,她属于“先身而动”一族。

“目前所学的专业和今后的记者理想不挨边,觉得考研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对考研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比较重视。”怀抱着“记者梦”的小郝,心心念念不忘到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新闻理想。在这股劲头的支撑下,小郝每天早上8点进教室自习,晚上学到10点半再回宿舍挑灯夜战。

记者与小郝聊起了考研复习的生活,“需不需要提前到自习室抢位子呢?”“不需要,感觉在北京出国比考研热,而且学校自习室很多,不需要占座。”尽管如此,令她比较头痛的是复习与上课之间的冲突。

“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这学期课很多,这使得我们没法规律地复习。”“那是不是很多大四的同学为了考研都直接不去上课了?”“对,有的。不过也依老师而定。像我们课这么多也不敢逃,一逃课老师就点名。只是最近的小学期实验课都没有去。”“那复习和准备论文,实习冲突吗?”“我觉得一心准备考研的,这学期基本没找实习;毕业论文也是下学期的任务。感觉冲突的都是那些既找实习也想考研,摇摆不定的人。”

对于今年考研形势的变化,小郝表示,中国传媒大学确实有大变化,它完全取消了文史综合这门课程,“以前是文史综合算专业一,新闻理论和业务算专业二。现在取消了文史,理论和业务各算专业一、专业二。背的内容确实少了,但对写作水平的要求更高,必须要有写新闻稿的基础,这样更能考出综合新闻素养。”

“万一考不上,你还会再考吗?”中国青年网记者问。

“其实有些矛盾,我爸支持我考研,希望我提高学历有出息,妈妈则希望我尽快找个稳定的工作。寒假我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在一个科技网站做频道编辑。我想先做做试试看,感觉还行可能就不考了吧,以后再读个在职研究生也说不定。” 小郝说。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别让借口阻挡你完成目标”,这是一位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研友前几天在自己的空间发布的状态。徐明东(化名)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顺利签到了某油田一线担任技术员,月工资在6000元左右。“但是一年接一年的重复工作使我感觉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决定重返校园继续深造,专心学术。”于是,在2013年夏天,他毅然辞去了很被看好的工作开始准备考研。

但是作为一名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有余,距离文史哲已经很遥远的人而言,重新捡起书本,按时按点踏进自习教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考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对困难有所预估。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还不错,信心倍增。” 徐明东憨憨地笑着。

与徐明东就读同一所学校的赵宏飞现在已经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一名研究生,目前正在准备着大学助教和辅导员的考核。而谈到一年前的考研,他感慨良多。“失败的成功者”——他这样概括自己的考研之路。所谓失败,是因为备研,考研,让他白白丧失了无数的好机遇,女友也因为自己自顾不暇的复习生活而告吹;而成功,则是基于他从千军万马中成功突围,“我的人生因为考研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如果没有考研,现在我可能和很多同学一样当个小职员,不会有今天如此丰富的阅历。”

迷茫的青春考还是不考

其实,除了上述对考研梦怀有相当坚定的信仰和向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采访中对于“考与不考”的回答还是略显迷茫。

王东平(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在以较为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大学四年,他的生活过的可谓是“优哉游哉”。平时,以玩游戏、参加社团活动为主,虽然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因为是文科专业,考试前突击一下也不至于挂科。同时因为自己突出的文体特长,在学校里也算“小有名气”。虚名、虚度、虚掷,曾让他一度迷茫。

大四时,身边的同学开始面临分化,或考研,或求职。“就我而言,求职的话,实际上并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而考研,因为之前三年的‘放养生活’,很难让我重拾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最终,我还是‘随大流’开始备研。”

“很多考研一族都有心酸经历,但就我而言,基本同学们何时去复习我也去,他们在哪占座我也奔哪儿去。因为是考本校,感觉难度会有所降低,也过于乐观。挑灯夜读连轴转的日子,基本我没有过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落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说这话时,王东平脸上还带着涩涩的笑。

“我想我最大的问题就是随大流,没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确定大致方向后,也没有全情投入。其实,只有当你真正将考研视作一件事关重大的要事,确定目标,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接近成功。” 虽然考研失利,这段经历却让王东平成长了很多。

对此,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大学生确实有这种迷茫的心态,这固然是学生个体对未来人生规划和自我实现能力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影射出当下浮躁、功利的整体社会风气。”

“有时迷茫是一种下意识地逃避,不愿意承担结果,反映了心智的不成熟和独立性的欠缺。但实际上,只有你真正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可以为结果负责,才能最终达到自由的境界。”

“意义和答案都是自己赋予的,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如果在大一开始就能定下清晰的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和长远规划,敢于承担,敢于负责,全力以赴,你才能给自己一个想要的人生。”

他同时提醒,很多学生会选择将时间大量投入在社会活动和实习方面,这些工作固然会给人相当的锻炼,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考研这一环,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加恒心和毅力,显然是更加重要的。”王老师说。

(记者李晗周小璐王冬伟通讯员张洪涛)

相关新闻:

标签:考研热 小学期 文科专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