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名校研究生:不会写简历 求职一年终有着落


来源:凤凰网

●一直以为学习成绩代表一切的她,发觉自己连简历都不会写。 ●求职一年,工作最终尘埃落定,然而她发现起关键作用的只是一个家庭地址。 ●一位名校硕士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所遭遇的一切,或许能给许许多多仍为工

有人点拨她,找工作免不了要“拼爹”,但是出身普通人家的杨筱逸只能靠自己。

为了让自己的简历“丰富”起来,杨筱逸四处寻找实习单位。甚至去了专业并不对口的新闻单位,为了能够在报社发一篇文章以便求职,“实习生”杨筱逸在数九寒天,跟着卖菜农民工的车去了南五环外的城中村……

“文科就业面太窄了,而且收入低”,“许多文科单位能解决户口,外地生源争着去,所以竞争更加惨烈。”杨筱逸的好朋友告诉她,“女生更是劣势。”为了找到工作,杨筱逸的身段“不断放低”,最开始只投中直系统的事业单位和央企,后来开始投地方事业单位和国企,最后连民企的机会也不放过。

2013年1月6日,北京市“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数万人参加。“那天国展里全是人,我见着个单位就把简历放下去……”

到今年3月,杨筱逸还没有得到任何单位的录用意向,她的同学们也是如此。许多女研究生选择了消极等待,但也有不少人继续四处“碰壁”。

上班每天往返50公里

她家的地址离招聘人员家并不远,所以招聘者对她有印象,翻出了她的简历,如同学所说,看似最没有用的地址信息,恰恰帮了她

“3月,我找到工作了,今天就签约,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杨筱逸的签约对象是位于北京朝阳区五元桥附近的一家从事工业类的地方国企,职位是做文化创意产业。当时,这家公司参加了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不过招聘岗位都是工科岗位,好心的招聘人员,破例收下了杨筱逸的简历,告诉她如果公司再补招文科生,会第一时间通知她。

让这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能够在几个月后还想起她,打电话给她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她家的地址离招聘人员家并不远,所以招聘者对她有印象,翻出了她的简历。

如同学所说,看似最没有用的地址信息,恰恰是帮助她的最后稻草。

签约完成后,杨筱逸兴奋得到处打电话报喜,她断然回绝拖一拖的建议,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奔波了大半年,得到一份工作多么不容易。

杨筱逸家住在通州,从通州到五元桥附近的单位,每天往返将近50公里,要奔波将近四个小时。每天早高峰,名校硕士成为地铁一号线上百万人次通勤者中的普通一员,在四惠东站她挤不上去,在闷热的车站里望着满载的地铁欲哭无泪。

杨筱逸清楚,让自己加分的主要是自己是北京生源,不用帮着解决户口,提供宿舍,就业面也广了不少。而她同宿舍的三名外地同学,一人因未找到工作而读博,一人因未在京找到工作选择回老家创业,唯一一名找到工作的外地同学,去了北京远郊的一所中学当政治老师,不少同学都后悔当年读研,也后悔学了文科。

“在我本科毕业那年,许多岗位连普通学校的本科生都能顺利得到。”杨筱逸说,2010年毕业的中学同学,如今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尽管那时他们的成绩并不如杨筱逸好。

记者也找到了2010年时,这所985高校哲学院的就业情况,当年该院非定向本科生毕业33人,找到工作者6人,单位分别是中海油、央视、南方电网等,出国5人,国内读研12人,创业5人,自由职业2人,继续考研3人。出国读研或在国内读研者,大多在今年毕业。从2010年以后,在这所学院的网站上就再也找不到就业情况了。(应采访对象要求,杨筱逸为化名) (原标题《最难就业季里的反思》)

从校园到现实有多远

——摘自杨筱逸的“求职日记”

大学是数学系,保研则我把目标锁定在了文科上。当时我想,做一个文理综合型的人才,将来一定会有用!

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我深感遗憾,几天投简历面试,就觉得见识、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都没有完成成熟转型。

2012年12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一个双选会,学生直接沿着操场跑道排出一圈。冻到手脚发麻终于挤进去了,内部的企业柜台前又是一次体力拼搏赛,我投出了18份简历。

从中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到乡镇公务员、地方厂子、民营企业,我不得不低头不得不顿悟啊。

相关新闻:

标签:简历 研究生 名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