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物探研究院科技创新向深度广度拓展


来源:凤凰网山东

近年来,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探索试行科研人才团队发展之路,将全院科研人才进行梯队式、领域式划分,以“领军人物”为核心,以创建“科技领先、团队一流”的科研团队为目标,按照“油气勘探、地震资料处理、计算机资

近年来,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探索试行科研人才团队发展之路,将全院科研人才进行梯队式、领域式划分,以“领军人物”为核心,以创建“科技领先、团队一流”的科研团队为目标,按照“油气勘探、地震资料处理、计算机资源管理、软件研发”等领域划分,创建了“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综合研究团队、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综合勘探技术团队、STseis神通地震处理成像团队、胜利西部新区近地表校正研究团队、高精度地震成像团队、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团队、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团队、勘探决策支持项目人才团队”等9个优秀科研团队,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为勘探引路

优质的地震剖面是油气勘探成功的基石,没有好的地震剖面引路,油气勘探无异于盲人走路。

如何提高沙漠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精度,完善地震资料的成像,增加解释的可靠性,提高井位的准确率和钻井的成功率,是挡在物探院科研人员面前的困难之一。胜利西部新区近地表校正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沙丘曲线静校正系统-1.0”,专门针对沙漠区地表而开发,静校正计算具有实施简单、效率高的特点,能大力缩短静校正量计算时间且精度较高。他们研发的“初至波自动拾取系统-1.0”,利用基于边界检测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技术可实现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的初至波拾取处理,时效同比提高7-10天,与现有初至波自动拾取技术进行对比,现有技术初至波拾取准确率只能达到80%,利用新技术拾取准确率能达到99%。

油气综合勘探理论创新着眼深度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难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所面临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油气综合勘探理论创新需要不断向深度拓展。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综合研究团队致力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通过河道砂体油气藏精细描述与流体检测技术的攻关研究,为K71井区储量动用以及临南地区实现新发现做出贡献;通过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及有效储层预测技术的攻关研究,对滨南地区、渤南地区以及车镇北带的砂砾岩体勘探提出了“期次划分、相带评价、层次部署”的思路,新落实一个千万吨级的规模储量阵地;在渤南地区针对中浅层砂砾岩体油气勘探部署Y50井获日产近16吨的工业油流,并落实一个千万吨级的可动用优质储量区;在车镇北带部署完钻C71井同样获工业油流。针对东营凹陷目前面临的浊积岩“埋藏深、砂体薄、含灰质”特点,开展地震叠前-叠后属性技术研究,在Y926井区、坨71井区进行浊积岩精细描述和剔除灰质研究工作,部署的Y926井以及T71井区一批滚动井获得成功;在青南地区结合滩坝砂体地质发育规律,综合利用地震复合属性技术,提出了“满盆含砂、满洼含油”的新认识,催生了一个近千万吨级的新油田——青南油田的诞生,成为油田2013年高效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亮点”。

微机软件研发创新上下功夫

面对长期依赖国外石油专业软件,而国内石油专业软件又良莠不齐的局面,物探院科研团队在软件研发上大做文章。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团队在陆相多波地震流体预测、特色软件模块完善研制及油藏地球物理软件系统平台研发和陆上非一致性时延地震及微地震油藏监测方法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工作。他们首创了多尺度井地资料联合反演技术,自主研发的修正柯西约束薄互层岩性反演、地震叠前多参数及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实现了多尺度资料不同纵向分辨能力和横向覆盖范围的优势互补,显著提高了地面三维地震储层分辨能力和油气识别精度,可描述2-3m薄互储层的尖灭、相变及叠置关系。自主研发的条件递推多尺度资料空间匹配确定性建模技术、纵波/转换波流体信息与动静态资料协同匹配的剩余油预测技术联合应用,剩余油富集区描述精度提高20%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已受理11项。通过油藏地球物理新技术的现场应用。仅在B12区新增可采储量就达282万吨,新增地质储量1005万吨,超额完成试验区新增可采储量200万吨以上、新增滚动探明储量1000万吨以上。(魏荣)

相关新闻:

标签:研究 创新向深度广度 拓展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