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未雨绸缪拓宽市场门径


来源:地质录井供稿

近年,地质录井公司产值从4亿多元上升到6亿多元,年上缴利润保持近20%的增幅,连年超额完成考核指标。 这份满意的答卷能否延续,地质录井公司经理王其敬坦言:“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政策形势发生

近年,地质录井公司产值从4亿多元上升到6亿多元,年上缴利润保持近20%的增幅,连年超额完成考核指标。

这份满意的答卷能否延续,地质录井公司经理王其敬坦言:“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政策形势发生诸多变化,企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好在困境来临前,公司就树立“跳出录井发展录井”的理念,对标世界一流录井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指标,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道路,加快由生产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工作量危机引发经营转型

“迫切需要转型!”同往年相比,王其敬深有感触。今年,油田本土勘探投资减少,部分探井转为开发井,探井录井工作量急剧下降,国内油公司压缩投资,外部市场工作量下滑。

面对不利局面,录井公司打出系列转型发展“组合拳”。在队伍布局上,适应勘探开发一体化,分析探井和开发井结构变化,将录井二分公司8支油田内部探井队伍转移到录井一、三分公司,拆除过去因分工不同而造成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围墙”,实行探井录取资质和技术能力培训,实现内部资源优化和共享。

在技术上,遵循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在国内率先提出“远程录井”概念,建立远程岩性描述、远程工程预警等六大系统,后方专家24小时值守指挥中心,对所有探井和开发井全程监控,对复杂情况和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依托远程录井,试点建立30个远程录井队,外部市场每支探井录井队压减2人;按照胜利工程公司统一安排,构建以综合录井仪为核心的井场数据集成与应用中心,钻、测、录、定向等井场数据集成应用;钻井地质设计向油藏评价延伸,对地层分层、钻井液使用和井身轨迹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地质设计针对性,实现钻探目的。

在录井技术应用上,将成熟探井技术应用于开发,深化录井和油气开发结合。先后在桩西、河口采油厂和鲁明、东胜公司10口井上开展水淹层评价;在滨南等6个开发单位20余口井上开展投产选层评价,录井分析数据和资料广泛应用于甲方开发方案。同时,他们还为7个开发单位提供近500口井数据迁移服务,在现河采油厂开展近6000口井老井资料补录工作,既丰富油田开发决策数据,又赢得开发单位青睐。

技术发力应对市场“寒流”

从黄河入海口到西部雪域高原,从大江南北到走出国门,胜利录井人的足迹已遍布国内外勘探市场,打响了胜利录井品牌。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钻井工艺,他们攻关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难题,承揽实施国内录井技术领域第一个国家863项目“石油井下录井技术与装备”,将气体检测由井口延伸到钻头附近,第一时间预报工程异常情况,提高录井资料采集精准度,确保工程提速提效。

强化成熟技术向市场效益转化。去年以来,他们加大水平井综合地质导向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选派技术专家学习定录一体化技术,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水平井地质导向软件,与工程公司兄弟单位联手,在纯梁、河口、东辛3个采油厂开展定录一体化联合试验,施工5口井全部卡准油层入窗点,油层钻遇率达96%,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

在国内外部市场,他们实行市场集中、资源集中策略,实现规模化发展,做大了国内“西北、西南、新疆”3个市场规模。其中,西北市场施工队伍由去年的6支增加到12支。

他们依托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优势,在巩固常规市场基础上,成功进入青海和西藏可燃冰、贵州页岩气和煤层气、东北地热井等非油领域,开拓以胜利油区单井评价、南方市场区块解释评价、东北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老井复查等非现场服务项目为代表的高端市场。

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IPM一体化建设,成立对外合作油藏评价领导小组,针对印尼卡苏里项目组建油藏评价中心,选派技术人员到科研单位和高校学习地震解释、岩石物理分析、盆地模拟、开发建模等技术,充分利用多年形成的地质研究优势,承担印尼卡苏里项目地质研究、油藏评价等任务,积极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聚焦效益内挖潜力

说起成本,王其敬用“管控难度增大”来描述。为不影响员工收益,完成利润目标,他们从精细管理入手,挖潜、聚力、练内功。

去年,他们完善运营机制,实行以利润为导向考核模式,使生产经营活动向质量效益聚焦,每个单位都是利润中心,每个岗位都是经营单元,每名员工都是价值创造者。2014年同比降低成本8%。

他们实行“利润”承包,引导员工树立“挣钱发工资、盈利有奖金”的理念,强化公司经济行为过程管控,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三级单位利润指标完成情况与月度效益工资及季度奖金完全挂钩,薪酬分配政策向创收盈利方倾斜。

在一线,员工加强材料费管理,通过单机材料消耗定额核算、标准化采购、盘库存、修旧利废等工作,使得百万元产值材料费不断下降;在机关,细化非生产性成本挖潜,严格审批流程。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重点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同时,他们积极推进车辆改革,按照“优先一线、确保生产”思路,优化车辆资源、人员配置和机制运行,减少台班数量,取消定向用车,辞退全部外雇车辆,共压减车辆20余台,降低了用车成本,1至8月份,车辆利用率提高了6%。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市场 录井 技术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