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营:符合条件农村学校给予经费扶持


来源:齐鲁网

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对在校生规模小于300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给予必要经费补贴。【新闻背景】2013年,东营市在15所中小学100个教学班级进行小班化试点,平均班额为38.6人。

原标题:东营推进小班化教育:符合条件农村学校给予经费扶持

小班化教育试点-胜利八中三年级的一堂国学课

学生们“席地而坐”专注听讲

师生一对一教学茶艺

学习品茶

茗茶香,笑脸甜

小班化教育让教师更有时间因人施教

7月16日讯为加快推进全市小班化教育工作,日前,东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意见(东教发201426号)》,提出具体“八项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小班化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偏远和薄弱学校建设。优先开发并充分利用农村、偏远和薄弱学校自然形成的小班资源,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区域名校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大力扩充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培育和扶持社会中介机构,用委托管理、集团办学等方式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小班化教育需求。把小班化教育实施纳入我市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城镇新建居民小区教育资源配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规定,从2014年起,全市新建义务教育段学校按照每班“不超过40人”的班级规模规划和建设。根据小班化教育实施需求,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三是建立完善城区学校班额调控机制。统筹配置和使用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在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入学条件和标准,加强校际生源调剂。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探索实施初中学校对口划片招生,推进电脑派位、阳光分班,严格控制择校,逐步消解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象。

四是加强小班化教育师资保障。实行县域内教师统一交流调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编制岗位使用效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加强教师“转学科”培训,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探索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师补充机制。

五是加强小班化教育经费扶持。各级财政根据本地小班化教育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对在校生规模小于300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给予必要经费补贴。

六是加强小班化教育师资培训。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着重改善和优化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加大小班化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小班化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市县财政共同出资,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小班化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承担区域内小班化教育科研和培训任务。加强小班化教育优秀人才引进,组建小班化教育专家顾问团队,大力培育本土小班化教育教学骨干。

七是加强小班化教育学术研究和交流。落实小班化教育科研经费,加强小班化教育研究,高质量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小班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加强小班化教育学术交流,积极参加环渤海地区和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协会活动,举办黄河三角洲小班化教育论坛。

八是深化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环境和文化建设,创设精致、和谐、富有人文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氛围。聚焦“学习者中心”课堂建设,推进小班化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深化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践行公正、平等、自由、开放的小班化教育理念,塑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具有东营本土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教学体系。

【新闻背景】2013年,东营市在15所中小学100个教学班级进行小班化试点,平均班额为38.6人。为缩减这些学校的班额,共增加21个教学班、78名教师。同时,为给小班化教育打造精致教育环境,东营市投入500余万元为实施小班化教育试点的班级教室进行改造、购置包括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在内的现代化电教器材。先后多次组织相关教师、学校负责人赴外地考察学习、培训,提升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

【东营市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2013年,按照40人以内的班额标准,全市10所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开展试点工作;到2014年,全市4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进行小班化教育;到2015年,全市6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以上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进行小班化教育;到2017年,全市7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70%以上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小班化教育;到2020年,全市8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100%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普及率跻身全国同类地区先进行列,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国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小班化教育 教师专业成长 新型师生关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