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营市农产品物流调查: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东营日报

在源头上,东营市大力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的作用,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5家,其中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社20多家。为了联通源头与终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销售,东营市高度重视农超对接工作。

目前现状:流通体系多元化

数据显示:2012年,东营市粮食总产82万吨,棉花皮棉总产量16.25万吨;全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放心蔬菜基地已发展到30处,蔬菜日光温室发展到3.9万个,种植面积达到4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0.5万亩;生猪、肉禽、蛋类、奶类总产量分别为13万吨、20.2万吨、15万吨、24万吨;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万吨,渔业增养殖面积达到187.4万亩。

据东营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东营市以改造提升农村传统流通网络、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农业流通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流通带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主体,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农超对接、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等为补充,多元参与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架起了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

在终端,东营市连续多年多渠道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各类市场50个。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33个,粮食购销网点47个,年成交额达到36亿元。每个县区都有1至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2个,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四通八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在中间环节,东营市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全市5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农产品700万吨(包括市外购进),转化率达到68%,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力量。

在源头上,东营市大力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的作用,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5家,其中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社20多家。目前,全市有各类农产品经销人员2000余人,在全国50个城市设立直销点、代销点100多处,运销农产品100余万吨。

为了联通源头与终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销售,东营市高度重视农超对接工作。自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几年来,市供销社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6处,有7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与北京物美、台湾大润发、山东银座、胜大超市等连锁超市实施了有效对接,建立了直采直供关系,年销售农产品近10亿元。农超对接工作的开展,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我市开辟外埠市场,在香港、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大中城市召开黄河口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推介优质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专卖店300余家,发展代理商1000多个,有力推动了黄河口农产品销售。

影响因素:设施和服务有待改善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东营市着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但农产品流通中依然存在问题。

目前,东营市农产品流通主体数量少、规模小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我市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数量还比较少、规模还比较小,缺乏辐射带动力强、品牌影响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支柱型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与农村经济发展地位不相适应。

目前,东营市现有农业合作社近800个,但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的并不多。有42%的农户自销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2%左右的农户生产的产品通过订单销售,由此造成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造成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严重损耗。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滞后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部分原因。据分析,全市各类农产品总量为1000万吨,有规模的仓储恒温库、保鲜库不到10处,远远不能满足鲜活农产品的仓储需要;另外,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分等、分级、分类包装差;农产品市场信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只有培育推广农产品品牌,才能够使农产品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特别是知名品牌农产品少,覆盖率低。据调查,目前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所占市场份额很少。

今后对策:打通最后“一公里”

胜利油田胜大超市是我市一家以超市连锁为主业的现代流通企业。自2009年开始,该超市采取“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鲜活农产品供应模式,走进生鲜产品的原产地采购,先后在利津、广饶建立了蔬果直采基地,与30多家种植专业户建立长期购销关系。目前,该企业共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158个,对接农产品基地面积4万多亩,对接蔬菜、水果、牛羊肉、禽蛋、食用菌等主要“菜篮子”农产品70多种,直采比例占到了20%。他们的做法不但为企业建立起了一个便捷可靠的货源基地,更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一条顺畅的销售渠道和广阔的销售市场,拉动了蔬果标准化基地的发展,使得当地农民收益增加。

日前,刚刚成立不久的垦利县黄河口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与南京一家销售商签下了第一批订单,一笔是订购90万元的海参产品,一笔是订购50万元的大米。该联合社由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产品公司共同成立,涉及粮、菜、果、肉、蛋、奶等多个门类,辐射带动种养殖户3600多户。该联合社解决了原本单一专业合作社市场对接难、资金吸引难、品牌培育难等问题。

保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物流畅通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彻底打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更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流通市场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主体,加快推行现代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

相关新闻:

标签:农产品流通 一公里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