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应该制定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应该制定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世界遗产是为了保护,不是开发。 当时申报的时候很多东西没有统一,我认为到了今天必须要统一了。 大运河情况与其他的有所不同,部分今天还在使用。既然是遗产,就不该

原标题:应该制定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世界遗产是为了保护,不是开发。

当时申报的时候很多东西没有统一,我认为到了今天必须要统一了。

大运河情况与其他的有所不同,部分今天还在使用。既然是遗产,就不该过分强调开发,只能适度应用,不应该搞得面目全非。

活的遗产应保持基本风貌

大运河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段是从山东往南到江苏、浙江,还在使用。基本风貌还是要保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两岸景观,但至少河道本身,比如将来如果要扩大运力,不应该在运河的古河道里动脑筋。我们的遗产到今天还在应用,这恰恰说明古代人的智慧杰出。如果把它搞成了现代的人造运河,这就失去了遗产的意义。

更不应该把与运河毫无关系的东西作为开发旅游的理由。运河沿线都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留下人文资源不少,不要一味地在运河上动脑筋,也不要盲目搞所谓的复古。应该严格根据遗产申报时的面貌来保存。

我们必须警惕过度旅游开发。比如张家界当初盲目开发,把旅馆饭店都开在景区里面,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黄牌警告,最后不得不花了十几个亿把它们全部拆掉。大运河现在就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划出保护区和缓冲区;保护区里面绝对禁止任何新建筑,缓冲区里必须和它相适应。比如新的高楼不能直对河岸,不能搞得像上海的苏州河一样两边都是高楼,要有一定距离——这些从现在就应该开始规范,不要将来遭到黄牌警告再去修正。包括旅游开发要有环保的标准,(规定)哪些船不能用,控制游船密度。运河是迄今为止我国涉及范围最广的遗产。

干涸运河的保护

大运河还有一段在河北、山东,现在基本干涸。现在就要保持它,千万不要人为去复原。现在高速公路、铁路运力都足够,根本没有必要重开水运;而且这一带是缺水地区,现在已经在搞南水北调,不能让宝贵的水无谓蒸发、渗漏。有人说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比如留在原地的船闸、旁边的小镇,都可以保护,千万不要去恢复,恢复也会造成破坏。

有些人说运河要恢复通航,从北京坐船到杭州。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运河的基本情况。京杭大运河在山东这一带,水是要爬升的,当初最高的地方有差不多四十米。当时不得已,为了运粮,才用船闸、人工拉纤,把它抬高再一级级降下来。今天完全没有必要,劳民伤财。

而且这在历史上本来就是很大的矛盾。山东这里缺水,但为了保证皇家运粮船队的通行,在此之前一滴水都不能用,宁可农田干旱,连山泉水都收集起来。现在异想天开以为运河通个水就可以了,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正视大运河的“弊”

最后一点,现在大运河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应该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告诉公众。现在大家喜欢一味地夸大这些遗产的优点和好处,对其在历史上存在的“弊”很少提及,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比如山东的矛盾,还有运河和黄河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每当黄河泛滥时,运河水量充足;黄河安流的时候,运河(水量)不够。当时它们直接交叉,往往为了保持运河畅通,不惜不治理黄河。

我们强调它沟通了五大水系,但水系沟通从科学上来讲也有坏处。因为沟通以后会把这个水系的水引到另一个水系。黄河泥沙带到运河里,运河可能把这些泥沙带到其他河流。水系沟通以后,往往下游流水减少、流速减慢,所以淮河在历史上早就已经没有了。现在地图上留存下来的新沂河、新淮河都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一个原因是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另一个就是运河沟通之后、淮河一部分的水流入运河,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

比如海河,也是因为很多水系的水都汇入海河流入大海,所以历史上就多水灾。解放以后治理海河就是恢复原来的众多水道。很多历史我们都不讲。

还有人凭想象说运河给中国经济带来多么大的好处,实际上(大运河)主要是为了保证北京的粮食供应,并不是一条民众可以自由使用的水道。每年国家粮食没有运到以前,民船是不许开的,官船也不许夹带其他货物,并不是沟通南北贸易。要不是运河,北京不可能建首都,这一点是肯定的;但说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大动脉,都是不了解情况、凭想象的。隋朝官船因为腐败才悄悄搭载了货物,这些都不应该夸大好的一面。

到了清朝后期,海运通了之后,政府宣布停止通过运河运粮,因为成本太高、负担太重,个别地方的畸形繁荣,以全河老百姓付出的代价换来。国家一旦不管,河北、山东段马上就淤掉了,因为本来就是很多人在维护。山东以南的部分,现在还是经济大动脉——不能说整条都是大动脉。

当年因为运河而带动了当地餐饮、奢侈消费以及官员腐败产业,船工、关卡工、官员在船中夹带货物,运河沿岸的一些城市,比如山东临清、江苏王家营、清江浦,靠这些繁荣起来。当时没有多少商人可以走这条运河。

遗产申报成功之后

申报遗产的动机就不对,保护第一位,如果开发,那么遗产的称号是名存实亡的。现在第一步是考虑制定保护条例,开发已经够了、旅游不能再大规模了,现在要好好整顿一下,将来再加以利用。文化遗产谁都可以管、谁都不能管,文物局、建设部、教育部根本就没有统一的资格,其他主要权力都在地方政府,中央应该重视。中国已经有四十多个世界文化遗产了,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对国民要进行世界文化遗产普及教育,并不是所有遗产都具有观赏性。文化遗产也不一定有先进性,这是反映了一段历史。有很多地方反而限制游客,马丘比丘每天只接待两千五百人。运河即使范围比较大,旅游也应有一定限度。对于一般人来讲,去看几个观赏性的地方就够了。现在应该更多进行保护和限制,而不是开发。

北京有个地方叫海运仓,还有通州上岸。这些还在的就保下来,不在的就做个模拟的软件。已经干涸了,但还有个碑,就建立个小的纪念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遗产 保护 世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