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朝晖:终结信托违约兜底尚需惊险一跃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吉林信托陷入兑付危机。刚性兑付在缓和市场对信用违约风险担心的同时,却强化了市场去追求高收益资产的兴趣和信心。市场资金价格中枢会不断上移,实体经济的产出可能将会完全被影子银行的金融黑洞所吞噬。

原标题:张朝晖:终结信托违约兜底尚需惊险一跃

吉林信托陷入兑付危机。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此类问题将不断浮现,刚性兑付这一信托魔咒终将被打破。影子银行市场“野蛮生长”并迅速扩大,其根源在于对市场风险的零容忍,价格与风险无法匹配导致金融价格信号失真,参与各方在无视金融风险下的盲目扩张最终将可能引发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其实,信托项目出现违约本是正常的事情,正如银行不良贷款一样,在法律信托关系上,信托财产不属于信托公司固有财产,也不属于信托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因此信托公司没有产品兑付义务,也未进行严格的资本管控和提取充足的风险准备。

但现实是,在信托业存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有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出现违约风险的信托产品共有20款。但最终所有项目完成刚性兑付,采用手法不外乎是用“时间换空间”。在今年流动性预期偏紧、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快速上升大背景下,信托行业将难以支撑持续的刚性兑付,这种拖延式魔术玩法终将露出马脚。

首先,信托计划的期限大多在2年左右,2012年以来的信托计划将集中到期。据测算,2011年单季平均发行量在8000亿元左右,而2012年单季发行在1.13万亿元,2014年到期兑付压力较2013年显著增长。根据2013年我国信托业三季度统计数据,信托行业净资产2356亿元却支撑着10.13万亿元的信托资产,杠杆率升至43倍。此外,2009年以来,单一信托规模越来越大。像诚至金开1号的优先级规模高达30亿元的情况并不鲜见,再加上复杂的债务关系,寻求拍卖处置资产难度较大。

刚性兑付戏法无外乎找到增量资金兜底,局部、单点式的风险可让股东方或资产管理等专业公司接盘并处置资产,但一旦经济增速下滑压力加大,系统性风险显现,矿权、土地拍卖不一定能由时间换来需要的空间。

其次,全社会无风险利率抬高,导致投资人行为异化和道德风险。在一切都以刚性兑付告终的投资环境,投资者胃口会越撑越大。现在6%至7%的理财利率,甚至动辄是10%、20%以上的信托利率都被理所当然认为是“无风险”利率。刚性兑付在缓和市场对信用违约风险担心的同时,却强化了市场去追求高收益资产的兴趣和信心。

市场资金价格中枢会不断上移,实体经济的产出可能将会完全被影子银行的金融黑洞所吞噬。金融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一旦杠杆断裂,可能引发的是中国版影子银行风险,进而拖累实体经济。

第三,从政策面看,政府、银行不应继续对信托风险零容忍。银行理财、信托、资管产品问题在于风险和受益的不匹配,政府对国企和银行、商业银行对于表外理财提供的各种隐性担保,其实质是破坏金融市场的定价体系。

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引入合理的风险收益定价基准,而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和存款保险制度等就是为通过流动性手段引爆高风险产品违约来应对可能存在的金融市场的冲击。有机构人士认为,未来有关部门可提出“底线思维,定点施爆”,让低资质企业退出市场,让实质违约带来信用利差的重新定价。

当监管机构需对野蛮生长的影子银行进行约束的时候,还原价格与风险关系,厘清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投资理念,而一切的原点显然是尽早拿出勇气破除刚性兑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信托计划 违约风险 信托行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