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周科竞:银行发优先股可能并不像想象得美好


来源:北京商报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银行业有望通过发行优先股缓解资本压力,优先股方案预计在近期出炉。需要从优先股的三种方式谈起:  1. 第一种方式:从新股发行起搞优先股,这是股市最大的利好。

优先股制度的利好究竟在哪里?需要从优先股的三种方式谈起:

1. 第一种方式:从新股发行起搞优先股,这是股市最大的利好。

2005——2007年股改后,中国股市为何熊冠全球6年?为什么经济金融甚差的美、欧、日股市都一再创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新高,甚至历史新高,而在全球经济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却至今12年涨幅为负?除了扩容大跃进导致供严重大于求以外,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新的成本极低的大小非和大小限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不断地在二级市场高价减持。根子就在于股权制度极不合理,一股独大,大小非成为一座座悬在广大投资者头上的“堰塞湖”,严重违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防垄断、分散化的要求。

因而,大量的社会资金、机构资金、投资者资金和养老基金等,不愿意进股市参加这种成本极不对等的博弈,股市资金越抽越少。哪怕是新股已停发了一年,也激不起人们投资股市的兴趣。

如果今后新股发行改革后搞优先股,比如规定:控股股东的股权不得超过30%(这完全符合当今成熟股市惯例,如比尔盖茨只控股微软15%,乔布斯只控股“苹果”8%,李彦宏只控股百度13%等),优先股不得低于25%(只分股息,不计股权,不得在二级市场抛售)。这样,大股东只能通过兢兢业业地搞好公司经营,提升业绩,来获取回报,“大非”30%的股权不敢减持,否则就会被人夺去控股权。

2. 第二种方式:回购流通股,增发优先股,可将股市缩容。

当市道回暖、股价上涨后,上市公司再以略高的价格增发优先股。不仅可以还掉融资或贷款,而且可将获得的差价用来增厚上市公司利润。

此举,将会消灭或者大幅度地减少市场上的“破净公司”,使低价股的股价不同程度地抬高,并通过比价效应,提升整个股市的价值中枢。

如果,较大数量的上市公司都采用这种回购注销股份的方法就会使整个市场进行自我缩容,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这就比原来的大股东回购增持股份要好得多。如,汇金公司不断增持四大银行股份,使大股东的股权越来越庞大。如果回购后是改为优先股,那么,不仅可使上市公司缩小流通股,而且汇金公司还可获取比红利更多的股息,各方都得利。

3. 第三种方式:增发采用优先股,可杜绝绩差公司恶性圈钱。

中国股市的危机的另一个“杀手”是高价大比例增发,市场形容为“增发猛于虎”。

如果今后用优先股方式搞再融资,那么,能发得出优先股的公司,其公司及再融资项目一定是有高成长、高回报的,包括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和其它长线投资资金,就乐于认购优先股,从而为股市引进了大量场外资金。

反之,如果是绩差的、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即便想再融资,也很少会有机构和个人愿意认购它们的优先股,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的轻易圈到钱。这对减少股市资金的浪费是有利的。因为,对优先股股东的吸引力是公司的良好质地,以及每年有可靠的高于银行利息和红利的股息回报。

若优先股三种方式全面推行那将是比2005年10送3的股改更大的利好,是广大投资者的热切期待,管理层不可不察!

4. 优先股虽然多拿走了股息,却增厚了上市公司的每股业绩。

许多人振振有词地说:“优先股有什么好?它拿走了比红利更高的固定股息,岂不侵害了普通股东的利益?难道这不是利空吗?”

我认为,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绝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不知道优先股的一个基本常识:优先股只从上市公司总利润中分得股息,随后,在计算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时,便不再计入总股本。也就是说,它不放在分母之中被净收益相除。

这样,上市公司不仅收获了优先股股东资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而且因为股本缩容,使每股收益又得到了提升,从而对普通股东更有利。因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提高,远超过优先股东所拿走的股息与红利之间的差价。如果普通股东是大比例送股的话,所得的实惠就更多。关于优先股不计入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是国际通行的惯例,相信99%的投资者均不知情,特此一表。

5. 有何理由说今后新股发行也会搞优先股?

第一,根据证监会的官方表态。在9月30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明确表态:“必须对过去IPO办法进行较大改革,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所以,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这里的“较大改革”、“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无疑是指重启IPO必然搞优先股。

第二,根据IPO停止一年仍无启动时间表。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公司法》和《证券法》都明确规定:“发行新股必须是普通股(除国务院特别规定之外)”。显然,现在IPO迟迟不启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等国务院对优先股的特别规定。

第三,根据市场的强烈预期。如果优先股制度只包括第二、第三种方式,而排除了第一种方式,那就等于说,重启IPO后新上市公司还是先发25%的一只新股,1——3年后再发75%的另三只新股,新的大小非仍然会没完没了地产生、解禁、减持。那么,投资者较长时期来对优先股的利好期望再次破灭,股市跌跌不休,熊市将万劫不复。管理层休想引进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线资金进股市买第二、第三种方式的优先股,优先股就会被市场解读为重大利空,股市必会暴跌至2000点、1800点,甚至更低,IPO重启,即使打开了大门,又不得不再次关闭。从最近的低迷走势中,股市管理层和政府高层应该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四,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基调。在新股发行中,在股权结构改革中,设立中国特色的优先股,以打破国企和民企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垄断利益,与国际股市股权分散原则相一致,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五,根据郑新立的“股市飙升”的预言。人们无法想象,作为中共中央智库的负责人作的“三中全会后股市飙升”,“现在有钱赶紧买股票三中全会后肯定赚大钱”的判断,会是信口开河放空炮!更无法想象,除了在新股发行中搞优先股的决策之外,还有什么利好可以让危机重重的股市出现“飙升”?所以我对此信心满满。

6,创业板连续砸盘,风险释放近尾声。

从10月10日起的本轮股市调整,主要是创业板以连续单边下跌方式领头。至今,从1423——1198点,跌了15.82%。作为波段调整的空间够了,最多20%为限。

一旦创业板调整到位,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后,下一波行情担纲的,仍将是创业板,只不过会在内部转换热点。因为调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和改革,仍将是三中全会后经济领域,包括股市的主题。何况,创业板指数仅比起板指数1000点高20%,后市的上升空间更大。

主板因银行股、自贸区概念股止跌回升,使上证指数仍站在5天线、60天线和120天线上。上证指数的率先企稳走强,也会抑制创业板的杀跌气氛和下跌空间。

若着眼于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着眼于明春的年报高成长、高送转行情,着眼于明年股市以优先股为标志的新一轮大改革引发的大行情,那么,指数越往下走,就越是逐步建仓的良机。砸盘越凶,越急,就表明行情越临近,今后的行情越大。11.1这个日子,很可能就是一个转折点。现在人们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大局观!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优先股 板指数 银行资产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