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余丰慧:信贷资产证券化要以次贷危机为鉴


来源:每经网

(资料图) 原标题:信贷资产证券化要以次贷危机为鉴 核心提示: 要防止商业银行:多家商业银行在场外私下协议,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相互购买并持有对方贷款证券资产,使得各自表内贷款转移到了表外持

(资料图)

原标题:信贷资产证券化要以次贷危机为鉴

核心提示: 要防止商业银行:多家商业银行在场外私下协议,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相互购买并持有对方贷款证券资产,使得各自表内贷款转移到了表外持有证券,逃避了表内监管和资本金压力,但却并没有盘活、腾出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我国经济,正在面临下行压力增大和因货币超发导致货币政策刺激受限等多重矛盾和空前困难。一方面经济增速减缓要求货币信贷适度宽松,投放增大;另一方面严重的货币超发又使得通胀隐患始终高悬,依靠货币信贷大剂量投放以刺激经济的模式受到严重制约。

怎么办?向盘活信贷存量要稳增长,成为新的课题。

我国盘活信贷存量潜力非常之大。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68.78万亿元,如果每年提高信贷周转率0.1次,缩短贷款平均期限一个月左右,相当于通过存量周转多增贷款六万~七万亿元,潜力和空间巨大。

制约盘活信贷资产的另一大因素是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同样的一笔贷款资产,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机制下几乎必须持有到期,比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都在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使得信贷资产严重缺乏流动性。在提高信贷周转率的同时,如果在中长期贷款上做足文章,将中长期贷款盘活,那么,将激活信贷存量的一大半。目前中长期贷款余额37.88万亿元,占贷款总量的55%。

那么,如何盘活中长期贷款存量呢?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主要手段,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在盘活存量成为稳增长的主要货币手段情况下,国务院做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决定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盘活存量的目的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腾挪出信贷资金后支持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发展,从而筹集稳增长的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产证券化,完善了我国多次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和投资品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给其提供了一条有效盘活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贷款的渠道。最大的益处是减少了新增贷款投放消耗资本金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对资本市场来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银行在资本市场再融资补充资本金带来的扩容压力。对于央行来说,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货币信贷增发的压力。按照有关机构保守估算,可操作、有现实动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约2万亿元。这将减少新增2万亿元的货币信贷投放。可以说,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盘活信贷存量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信贷资产证券化必须高度注重金融风险。一个活生生的教训是,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祸首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房地美、房利美两大政策性住房贷款机构的按揭贷款资产过度证券化,甚至进行了两次甚至多次证券化,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放大了杠杆比例,增加了监管难度,从而导致危机的爆发。

这个教训,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必须汲取。从国务院"不搞再证券化"的要求看,官方对风险有很清晰的认识。不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步子要稳妥,防止一哄而起。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一定要防止商业银行一窝蜂将信贷资产申请证券化,一定要防止券商、信托公司和基金等机构恶性竞争这块所谓的"肥肉",最终将好事办砸,办走样。

要尽快出台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一些原则性要求进行细化。比如:"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优质"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具体标准又是什么?必须高度注意风险转嫁问题。信贷资产证券过程中,说到底信贷资产风险也将通过证券化转移到资本市场。要防止这种包装转移信贷资产手段,掩盖信贷资产的真正风险和导致风险的责任人。

要防止商业银行借资产证券化之际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进而转移信贷风险,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没有实际效果。比如:多家商业银行在场外私下协议,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相互购买并持有对方贷款证券资产,使得各自表内贷款转移到了表外持有证券,逃避了表内监管和资本金压力,但是,却并没有盘活和腾出信贷资金,没有达到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

最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一定要处理好贷款过程中包括担保、质押、抵押等多重法律权责问题,防止债务人与内部管理人相互勾结导演金蝉脱壳、逃避债务的闹剧。

相关新闻:

标签:信贷资产 危机 余丰慧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