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现实倒逼殡葬改革 "厚养薄葬"呼声日高


来源:聊城晚报

4月2日,临近中午,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振兴办事处一石刻作坊,一位石匠师傅仍在认真地打磨一通石碑。根据这一实施意见,党员、干部去世后必须依法火葬,不得将骨灰装棺再葬,严禁超标准建墓立碑,治丧应当力求节约简朴。

原标题:聊城:现实倒逼殡葬改革"厚养薄葬"呼声日高

4月2日,临近中午,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振兴办事处一石刻作坊,一位石匠师傅仍在认真地打磨一通石碑。

这是附近一个村子内的村民订做的一通墓碑,人家想在清明节立碑,时间赶得很紧。

这位师傅说,清明节前后,在该作坊预订的墓碑达到近40通。与往年相比,这一数量略有增加。

今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实施的第一年,清明节前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为此专门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这一实施意见,党员、干部去世后必须依法火葬,不得将骨灰装棺再葬,严禁超标准建墓立碑,治丧应当力求节约简朴。

可以说,这些规定,对于殡葬改革、生态安葬、环保要求和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意义。

不过,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今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的田地里,这两年新树立起来的墓碑明显很多。

这样的现实告诉人们,在不少地方,大操大办的丧葬之风还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殡葬改革的阻力依然不小。

样本

今年清明节,一石刻作坊要做40通墓碑

2日,在茌平县振兴办事处的这家石刻作坊,记者看到,数量众多的石料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临近中午,但石匠师傅依然在忙活着凿刻一通墓碑的碑帽。

石刻作坊的负责人朱先生在附近小有名气,因为活儿认真,价格公道,他的石刻作坊生意一直不错。

“几年前,附近的村民要立碑,往往跑到县城去找石刻作坊,后来大家发现,济宁嘉祥县碑刻作坊更多,做工仔细还省钱,村民便又去那里找。不过毕竟路途远一些,不方便。”朱先生说,鉴于此,在他退休后便开办了这家石刻作坊。由他负责统筹文字,另外一位村民专门去嘉祥县学了石刻技艺,担任石刻师傅。

朱先生说,近年来,因为很多地方禁止再开山,石料的价格连年上涨,相较于5年前,如今的价格涨了得有六成。拿墓碑来说,在他的石刻作坊,普通的墓碑在1000元左右,价格高一些的有3000多元的和6000多元的几种。

尽管价格连年上涨,但人们的需求并未因此而减少。朱先生说,百姓立墓碑一般集中于清明节前后。今年这个清明节,他接到近40通墓碑订单。而在去年一整年,他给人家做的墓碑总和在70通左右。 

调查

跟风气氛浓厚,很多新墓碑被立起来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了为先人立碑的经济基础,加上跟风气氛浓厚,于是越来越多的墓碑立了起来。”2日,茌平振兴办事处前张村一位村民李先生说,尤其是“跟风”这一点,很多人难以摆脱。“看着别人为祖先重新立碑了,自己便也想这么办,似乎不这么办,对不起自己的先人。”李先生说。

“现在在城里,买房要花很多钱,买墓地也要花很多钱。即便寄存骨灰,每年都要交纳一笔不小的管理费用。所以,家里有地的人们,在老人故去之后,便都选择回老家安葬,这样也能落叶归根。”李先生说,这也是如今不少墓碑被树立起来的原因之一。

老家在莘县的刘先生,对于这一现象印象尤为深刻。“最近回老家,发现沿途田地里立起的墓碑多了很多。相较于往年,增长的数量较为明显。”

其实,不止是莘县,在其他一些县(市、区),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记者2日赴茌平采访途中粗略数了一下,仅在车窗一侧,其中8公里的一段路程中,有大小墓碑17座。这其中,有四分之一看起来像新立起来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殡葬改革 厚养薄葬 墓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