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岛:探寻海洋脉络 海洋文化的发展新规划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说起青岛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历史如数家珍。”王磊说,“该地墓葬出土的瓷片有的刻着阿拉伯文、高丽文,可见当时贸易往来范围之广。人们与大海为伍,既依赖大海,又敬畏大海,祈求大海赐予丰收,更希望大海佑以平安,于是有了“祭海”。

青岛五四广场鸟瞰本报记者陈曦摄

原标题:探寻青岛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

本报记者 王立元 实习记者 华伟

山东青岛,因海而兴,打开青岛历史文化之门,很多关键词都与海洋息息相关,琅琊台、徐福东渡、北方唯一通商口岸板桥镇、市舶司、田横祭海节……近日,本报“美丽中国·海疆行”报道组来到青岛市博物馆、黄岛区文化馆、胶州市博物馆、即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城阳红双木船厂等处,探寻青岛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

从大陆走向海洋

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琅琊台是我国古代的大港,既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据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隋永琦介绍,秦始皇曾经3次来到琅琊台。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种子,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壮举。

徐福东渡表明我国古代的近海远航技术趋于成熟。“徐福东渡日本是中国从大陆走向海洋的开端。”青岛市黄岛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知保说。如今,徐福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琅琊台传说也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洋见证几千年南来北往

“在胶州地区有很多与海洋有关的考古发现,4000年前的墓葬里出土过1米多长的鲅鱼,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深海捕鱼技术。在西周时期的墓葬出土过鱼骨、鱼鳞,汉墓中与海洋文化有关的随葬品也很多,出土过吴越一代的青瓷器。当时为了防盗、防潮,用贝壳封住墓葬周边,是当时人们对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说起青岛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历史如数家珍。

到了唐宋时期,现属于胶州市的板桥镇成为北方唯一的通商口岸。“那时候,板桥镇的贸易发达,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不亚于《清明上河图》所画。当时在这里设有市舶司,负责收税、贸易管理和进贡,功能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海关。”王磊说,“该地墓葬出土的瓷片有的刻着阿拉伯文、高丽文,可见当时贸易往来范围之广。”

“胶州流传下来的民歌,也有很多南方民歌的曲调,佐证了胶州是南北往来的重要口岸。”胶州市文化馆馆长张剑说。

海洋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青岛既有海洋文化的历史传统,又有中外海洋文化的交融。

人们与大海为伍,既依赖大海,又敬畏大海,祈求大海赐予丰收,更希望大海佑以平安,于是有了“祭海”。目前,即墨市田横祭海节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有着500年历史的周戈庄祭海以渔民自发祭海的形式延续到今天。

如今,因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减产和养殖技术的发展,很多渔民从出海打捞转成了海上“耕种”,但很多相关的手艺还是流传了下来,包括木质渔船的制作技艺。记者来到青岛城阳红双木船厂时正值冬季,是船厂相对清闲的季节。厂长刘方林演示了造船的工艺,但这门祖传的手艺到他儿子这一辈已经传不下去了。“40年前,鼎盛的时候,我们这片有200多人在造船,现在也就剩下十几个人了。”刘方林说。

古老的行业在延续,新兴的行业如帆船业、游艇业正在这里形成规模,这一切都与这片大海息息相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海洋文化 青岛五四广场 青岛城阳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