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 “内贬外升”解困之道


来源:财经网

原标题:人民币“内贬外升”之困的解决之道 “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近日网络上热传的这一感慨,实际是人们在表达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的不满。内贬,即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外升,是指人民币汇率的不断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目前的人民币发行机制之下,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是被动式的,央行无法依据经济增长形势,有效地进行逆周期调控。这导致货币发行明明已经过多,其供给却难以停止。过量货币的促动,加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刚跨过“刘易斯拐点”的特殊时期,令生产资料及劳动力成本在近些年显著上升,农产品价格增幅与低端劳动力工资增幅最明显。此外,房地产价格也在天量货币及政府土地供应垄断等因素下暴涨,由此,人民币对内贬值便好理解了。

再看对外升值方面。理论上,汇率是由外汇供求决定的。1994年汇改后,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维持顺差,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红利的不断释放令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亦吸引全球资本流入中国,引起资本项目顺差扩大。外汇储备逐年攀升,市场上外汇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令人民币存在持续的升值动力。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主要货币(主要是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使得人民币被动升值。此外,出于政治目的,欧美国家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那么,“内贬”、“外升”之间又有何联系?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人口红利和外贸红利的释放,这令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由此,外汇源源不断流入国内,继而通过外汇占款的渠道,形成基础货币的投放。这就出现了令人困扰的情况,即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动力越强,对内贬值的程度也越厉害。

解决此困扰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改善人民币发行机制。

从目前的人民币发行机制看,我国央行扮演的角色较为被动,且独立性较差,货币政策易被国际资本的流动所干扰。而货币发行只能依靠国际收支平衡,例如近一两年来,外汇占款低位增长,才使由此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增速得以下降。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央行通过买卖国债,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量和利率,为货币的退出流通创造机制。以美元为例,国债是美元的发行基础,背后的依据是本国信用,即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发行货币。

央行以外汇储备发行货币,采取该方式,则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汇率,而采取购买国债发行货币的方式,则调控的目标是利率。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而汇率改革应该先于利率改革,这是因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不断提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内生性,只有构建汇率的灵活浮动机制,弱化对外汇占款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因此,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表象背后,是人民币发行机制出了问题,需要迫切改革。这是为未来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的重要之举,而且晚改不如早改。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人民币 贬外升 对不起中国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