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深陷绝境 受困油品升级巨额资金难题
2013年10月12日 09:20
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山东地炼深陷绝境 本报记者郑重济南报道 “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能等。”10月10日下午,来自山东省潍坊市一家炼油厂的李老板走出山东省政府的大门,叹了口气,他节后这几天一直在济南相关部门打
“两桶油”受益油品升级
与地炼企业不同的是,“两桶油”已经提前开始了油品升级。
从10月1日起,中石化的所有炼厂都将生产国IV标准汽油,部分企业将能生产国V标准汽油。中石化还提前在上海、江苏等沿江8地市及广东6地市开始置换相当于欧V标准的汽油,其余省区则提前3个月开始置换国IV汽油。
中石油的油品升级也不落后。5月31日,中石油宣布旗下大连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正式投产,已具备年产400万吨国V汽油的能力,成为中石油最大的国V汽油生产基地。
“国家目前对于地炼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没有任何扶持补贴政策,巨额资金需要企业自筹,这对于省内所有地炼企业来说都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李老板称,油品升级带来的成本,“两桶油”并不只靠内部消化,因为它们每年还可以获得很多国家补贴。
数据显示, 2012年“两桶油”就拿到总计122亿元的政府补助。中石油年报显示,2012年中石油营业外收入总计为115.78亿元,其中政府补助为94.06亿元。
李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地炼企业装置的改造规划仅是为了暂时满足国IV标准需求,无法像央企一样斥资百亿元兴建、改扩建覆盖整条石油产业链的一体化装置,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规模优势。
“油品升级对于炼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新一轮的洗牌也在所难免。”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分析道,油品升级过程中设备、资金、技术的优势,再一次巩固了“两桶油”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及其产品定价话语权,这将使油价上涨转化为其自身利好的刺激。
不仅是升级成本难以消化,油源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地炼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有关原油进口权进一步开放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正在审批中,如果快的话,明年就有可能出台。根据当前安排,原油进口分为国营和非国营贸易两种。前者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化股份、珠海振戎以及中海油5家,进口无数量限制,后者有23家企业,“中字头”企业占半数以上,但进口量受商务部限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具备原油进口资质的非国营企业中,并没有山东地炼企业的身影。
等待最后的“救命稻草”
没有原油采购配额,用于提炼的油基本上都是“三桶油”剩余的边角料,要进行油品升级困难巨大,这对地炼企业来说几乎就是“绝境”。
实际上,夹缝中生存的山东地炼迫于油品升级压力,早已经考虑另谋生路。从去年开始,有实力的山东地炼开始建立化工生产线。这种被秦文平看做是“油头化尾,油化并举”的转型方式,就是从传统的炼油为主向精细化工产业延伸,炼油、化工一起发展。
不过在李老板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目前国内石化产品市场是供小于求,但是大家都盲目跟进,未来是否产能过剩就很难说了。”在李老板看来,炼化行业已经接近“夕阳产业”,单纯的炼化只是中间环节,民营炼厂的产业生态非常脆弱,而上游的石油资源也会最终枯竭,目前从天然气的取代情况,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可以对比出炼化产业的没落。
相对于转型,李老板把“当地政府的扶持”看做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地炼企业,而我们对地方财政乃至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在这个生死门槛上,地方政府不会见死不救的。”李老板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油品升级的大背景下,地炼企业的逐步淘汰将是一个必然而缓慢的过程。” 秦文平说道,“地方政府的‘援手’一直伴随着地炼企业的成长,但将无法阻止这种产业淘汰。”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