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农村信用射: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升级版


来源:大众网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立足实际,转变方式,加快创新,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需求,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立足实际,转变方式,加快创新,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需求,努力打造全新的农村金融服务升级版,全面履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金融主力军的社会责任,不断助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7187.8亿元,较年初增加518.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028.6亿元,较年初增加336.3亿元。

一、立足强农惠农富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根在“三农”,支持“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严格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坚持走强农惠农富农的共同成长之路。2013年,在支持“三农”方面坚持做到“不变、不减”即:支农方向不变,支农力度不减。严格落实银监会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51号)文件精神,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信贷支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农绩效考核体系。在业务指标的设定上,提高“三农”业务考核指标权重,在资金供给、拓展费用、激励考核、人员配备等方面向“三农”业务倾斜,将涉农行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对支持涉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实行差别化管理,给予一定奖励。二是加大市场调研,掌握涉农行业的金融需求。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注入涉农经济实体,全省农村信用社组织万余名客户经理开展资金市场调查,掌握客户信息,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小微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厘清市场形势,划分客户类别,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辖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为信贷投放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全省农村信用社在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不断丰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内涵,及时做好评级授信工作,将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三农”领域。截至4月末,共评定信用户650.99万户,信用村3.14万个,分别占全省农户、行政村总数的34.87%、39.2%。四是实行优先政策,确保涉农资金足额、到位。对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及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方面的信贷需求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大力支持“三农”、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承担金融支农责任,促进当地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五是实施利率定价差别化,切实让利于民。全省农村信用社各法人机构均实行差异化利率定价政策,科学确定客户贷款利率,对于信用度高、贡献度大、能提供有效抵质押、在信用社办理业务时间较长的等客户,实施利率优惠,让利于农,有效解决农民贷款贵的问题。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达2498.6亿元,通过差别化利率优惠,让利1000万元。六是推行支农联系卡,畅通便民渠道。为便于服务三农,全省农村信用社实行支农联系卡制度,为客户经理制作简单明了的服务卡,上面注明农村信用社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电话、监督投诉电话、信贷人员联系方式等,利用进村入社区之际广泛发放联系卡,让其覆盖辖区每一名客户和潜在客户,既畅通信用社与客户的联系渠道,又展现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形象。

二、紧跟农村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满足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对农业现代化进行阐述,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1月31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出将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方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并提出农业资金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紧跟农村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和研发,让产品和服务符合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一)创新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种粮大户。2012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省财政厅、农业厅、粮食局三部门下发了《2012年山东省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方案》,扩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和质量。2013年,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原有的信贷产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探索,创新推出符合新型农民农业生产生活需求的信贷产品,如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经营承包权质押贷款、农产品仓储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通过研发信贷新产品,探索农民手中有效抵押物,拓宽抵押担保范围,丰富担保方式,有效推动了新型农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种植模式,提升了农业种植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高密市姜山镇山丰新村的王翠芬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其中种植小麦1500亩。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加之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更加坚定了王翠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集约化水平的决心,她预计将在五年内种植规模扩大到一万亩。

(二)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农业是弱势产业,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带来的财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从支持环节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将农村金融的服务渗透到各个产业链环节,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社会消费环节,实现合作、产值、效益的最大化。对于普通农户,采取分散式、小额度的支持服务模式;对于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式、专业化、跟踪式的支持服务模式;对于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化、规模化、订单化的现代服务模式。通过对农业生产参与的环节,加大对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农民生产种植的信心,保证了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健康持续运营,助推了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的提升和良好发展势头的延续。同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还探索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果。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专业合作社贷款达75.3亿元,支持专业合作社6717家。山东省已经形成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良性发展氛围。

(三)发挥杠杆作用,推动订单农业金融产品服务。针对农业规模化种植,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开始实行订单种植,既有效增强了农业种植抗风险能力,又有利于得到金融信贷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鼓励引导订单企业、农户参加涉农保险,将订单企业、农户的履约情况和投保情况作为对其评级授信的要素,强化订单签订者的履约意识,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对信用等级高、信用记录好的订单农户可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订单企业可适当简化手续,优先发放贷款。

三、抢抓城镇化建设时机,完善配套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城镇的综合能力。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全省资金规模最大、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地方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全省农村信用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配套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倡导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实现农村金融全覆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百姓像城里人一样享受阳光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制定吻合当地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制度。根据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以省委、省政府等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省联社发挥平台作用,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各法人机构根据当地城镇化推进政策和进度,制定符合实际的信贷政策,找准信贷支持的切入点,积极支持城镇交通、通讯、传媒、供电、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及住房集中改造、社区功能性设施等项目。要求各级农村信用社在社区范围内特别是农村社区探索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点等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各项金融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和创新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社区服务模式,打造山东农信“社区金融”服务特色品牌,推进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创新符合城镇化建设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城镇化建设做文章。随着农村社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大批的新型社区拔地而起,结合农民住房资金需求现状,山东农村信用社以有效的抵押方式,推出符合农村社区实际的农民住房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在城镇建设中住房问题。加快电子金融产品的拓展步伐,满足城乡一体化信息发展趋势。着力加大ATM、POS、农金通、信息机等各类金融电子机具的布设力度,不断丰富银行卡品种,完善福农卡等功能,大力推广应用银行卡,稳妥创新流动服务点等金融服务便民方式,不断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布放ATM、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24.1万台,行政村覆盖率达90%。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向农村客户深入普及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知识,加快推进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分别达248.89万户、113.13万户。并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手机银行(WAP版),试点移动支付下乡业务,方便农村客户通过手机办理购物消费、手机充值、小额转账、小额取现以及各种缴费等便民业务,让国家惠农政策在绿色金融服务中得到全面落实和普及。

(三)构建城镇化建设无缝隙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着力抓好营业网点、自助渠道、电子渠道“三位一体”的服务渠道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无盲区、全天候”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农村营业网点不减少,服务人员不减少。积极适应城乡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根据网点类别、所处区域、客户群体等情况综合研究网点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地做好网点布局规划。通过新建增设、改建扩建、迁址重建等方式,不断调整优化网点布局,使网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服务更加便利快捷。稳步实施网点转型战略。按照“统筹规划、区别城乡、科学定位、划分等级”的思路,科学安排网点建设规模层次,合理设置网点功能分区,逐步推行“物理分区、业务分层、客户分流、产品分销”的服务模式,实现营业网点由支付核算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确保营业网点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满足客户多元服务需求。

相关新闻:

标签:农村 金融服务 信用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