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进口权开放搁浅 民企难破“两桶油”垄断
2013年04月20日 17:0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萧飞
据笔者了解,在争取油价“随行就市”的另一边,民营企业原油进口权开放目前已经陷入僵局。由于新机制没有公布的油价换算公式和挂靠油种,与调价期限相比,市场对于“两桶油”主导下的油价是否应该下调、是否调到位的监督仍存疑虑。
然而,一位中石油海外开发公司的相关人员的看法则是:“我国现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0%,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骤然增加竞争者,那么油价势必一路飙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看来:“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供不应求时价格高,这和竞争者多或者少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竞争者只有三家,油价也没跌下来,打破垄断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者不再承担看不见的垄断成本。”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也认为,我国成品油价格高的主要问题是百姓没有选择。所以下一步应该打破目前的成品油市场垄断,引进更多的供应商,包括海外的石油公司。只要形成了充分竞争的成品油供应市场,国家就可以把定价权让渡给企业,随行就市。
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有3340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民企占了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的85%;到2012年,这个数字下降为600余家,民营加油站数量仅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46%,实际销售量可能不到总数的1/3。
而与此同时,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报表业绩呈现出销售量大增而批发量逐步减少的特点。以2011年为例,中国石化该年年报显示,当年中国石化成品油零售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4.4%,批发量却大幅缩减13.53%。
“两桶油”自身的销售量大增,而批发给民营油企的量却在不断减少,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可见一斑。
形成这一局面的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在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下称“38号文件”)。该文件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两桶油”至此垄断国内所有成品油的“使用权”。
2002年起出于入世的承诺,国家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并实施配额制管理。
然而,“由于38号文件没有废止,民企在进油的实际过程中,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意购买地炼企业利用非国营配额的原油并安排生产的书面文件,也就是所谓的‘排产计划’,海关才批准办理通关手续。并且,根据2003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运函150号令》,没有排产计划,铁路部门不能安排相对应的运力。出于这些限制,民营油企基本上都选择直接把配额转让给两大石油公司,或者直接作废。”中石油海外开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笔者。
“这个机制不改变,光开放进口权有什么用?”邓郁松说。
盼开放试点
由于缺乏竞争,国内没有能与中石油、中石化经营效率做对比的数据。
开放原油进口权,民营企业仍无法自行经营和销售,而如果不开放原油进口权,民营企业要想参与到石油炼制和经营,也必须看“两桶油”的脸色。这就是目前民营油企正在面对的现实。
那么,在进口原油和经营上均取得优势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否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呢?
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营石油天然气企业,2010年该公司总资产回报率为19.86%,根据公开信息,同期中石油的总资产回报率是12.59% ;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中石油占总收入比的10%左右,而埃克森美孚只占4%;2010年中石油的税收占总收入比15.2%,而后者多达23.3%。
这个对比可以看到,在竞争性市场经营的埃克森美孚在税负压力大于中石油的情况下资产回报率还要高于中石油,而且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则低于中石油两倍还多。
显而易见,经营成本将最终通过油价让全社会的人埋单。
“我们一直认为石油、电力这些行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垄断可以带来效率。但不妨探究一下,带来的效率究竟是多少?是不是大于自由竞争市场模式下的效率?如果不是,那是不是应该考虑在其中的一些环节引入竞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没有国内对比数据,因为没有哪家民营企业有能力与中石油平等竞争。
“所以我认为在开放原油进口权领域不妨可以做个试点,给个别有能力、资质的民企一些油源,在同样的标准下,看看谁炼油和销售的成本低、效率高,这样改革的路线不就很明确了吗?”他表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