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结构性理财产品不再高大上 收益率变低成鸡肋


来源:中国网

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被打上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烙印,但一季度到期的此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却不敌非结构性产品。眼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因信息披露不足、收益率走低等问题,陷入“投资者不爱、机构不愿设计发行”的“鸡肋”境地。

原标题:结构性理财产品不再高大上 收益率变低成鸡肋

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被打上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烙印,但一季度到期的此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却不敌非结构性产品。同时,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并非所有都被人知晓,且结构性理财产品正陷入“投资者不爱、机构不愿设计发行”的“鸡肋”境地。

据悉,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实际收益情况不足四成,绝大多数产品让许多投资者在挑选产品时少了参考的依据。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收益率偏低、投资风险和机会成本偏高等因素,是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速趋缓的原因,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尴尬境地,也折射出眼下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的现状。

眼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因信息披露不足、收益率走低等问题,陷入“投资者不爱、机构不愿设计发行”的“鸡肋”境地。

信息披露不足四成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有56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仅199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35.28%,远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72%的到期收益披露率,但在披露了实际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占比为83.92%。

“高风险、高收益”是许多投资者心目中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代名词。

多年前还出现过到期收益率10%、20%甚至更高的产品。然而,今年一季度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甚至不敌非结构性产品。今年前3个月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82%,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5.15%。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数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占比较小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增长速度明显缓慢。”据统计,今年一季度20家商业银行发行52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比增幅仅9%,环比下降1%,占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的4.2%。

然而,与增速相比,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披露情况更令人堪忧,其到期信息披露率远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有56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仅199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35.28%,远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72%的到期收益披露率,但在披露了实际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占比为83.92%。“这也意味着理财评估机构及普通大众无法了解到剩余66%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尽管以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八成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但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某分析师指出,不排除一些收益情况不理想的产品隐瞒了收益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应低于五成。”上述分析师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就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在其设计、收益测算等方面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有很大不同,其本身的产品特性决定其收益的波动性。“但由于投资者长期以来把银行理财产品当作是类似于存款的‘安全’产品,因此不论哪类产品出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都会投诉银行,致使银行出于保护其声誉的角度,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选择回避态度,尤其是以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主的外资银行,其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信息很难获得。”

收益率变低成鸡肋

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82%,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则为5.15%,这意味着目前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确实毫无优势可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承担着比非结构性产品更高的风险,但在收益率方面,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相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却更低。

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82%,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则为5.15%。

记者通过对当前正在市场上发行的一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观察后发现,目前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确实毫无优势可言。据统计,销售期为4月28日至5月15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共有152款,其平均的预期收益率为5.26%,而据数据显示,上周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非结构性)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3%,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的概念不符。“事实上,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甚至日渐艰难的原因,就是其投资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告诉记者。该分析师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结构性产品由于投资者趋于保守的投资风格,大部分都设计成了保本型产品。“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为了保本,所谓的结构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有些银行仅仅是给产品冠以‘结构’之名;其实现的最终收益率,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对货币资产的投资。”因此,这些结构性产品无论是其预期收益率或者是最终收益率,都只能处在一个较低的收益范围内,这也导致了投资者对其兴趣日渐寡淡,反过来影响其发行量。

至于仍有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意愿的投资者,上述分析师给出了相关建议:“目前市场上发行的结构性产品中,挂钩汇率、利率的产品,由于挂钩标的的限制,要实现较高的收益不太现实,但其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相差不会太大;而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却经常由于触发条件要求太高,最终实现最高收益率也很难;倒是挂钩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该理财师表示,若本着稳健的原则,投资者在进行相关投资前,仍应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鸡肋 结构性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