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企业债核查多自查 发改委审核不透明遭诟病


来源:证券时报

首发(IPO)财务专项核查已告尾声,企业债专项核查整体上仍处于自查阶段。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只有个别地方发改委已开始进行核查。 而因企业债的分类标准和审核进度等不透明,发改委的审核备受

首发(IPO)财务专项核查已告尾声,企业债专项核查整体上仍处于自查阶段。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只有个别地方发改委已开始进行核查。

而因企业债的分类标准和审核进度等不透明,发改委的审核备受诟病。

企业债自查

自5月23日发改委宣布对企业债进行专项核查,至今已过去一个多月。此前,证监会通过IPO财务专项核查,揪出了部分造假企业,这让市场对企业债专项核查的情况颇为关注。

一位资深保代向记者表示,企业债中的造假问题可能比IPO企业更严重。企业债发行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募集规模又与利润挂钩,要能覆盖债券利息,很多时候连地方政府都成为造假的“合伙人”。

虽然企业债专项核查的内容与原来监管层对承销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还是给券商提了个醒。一位券商固定收益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按照自查、核查、抽查的程序在进行,“目前整体处于自查阶段,有的地方发改委正对项目进行核查。”

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410单企业债项目发行(以发行公告日为准,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03单。承销数量(均包括联合承销)排名前三分别为国开证券53单、国信证券43单、平安证券34单。

而发改委于5月底启动对企业债的专项核查,6月份发行的企业债仅为45单,这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68单/月。

审核不透明遭诟病

记者反复查阅发改委网站,也未能找到已上报、正在审核的企业债名单。对此,一位企业债承销业务出色的券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说:“别说公开,就连承销商自己都不知道上报了的项目审核到哪个阶段,在这方面,发改委真应该向证监会学习。”

“发改委审核企业债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上述固收负责人称,“专项核查的内容跟以往并无太大差别,以前都是口头要求,这次形成书面文件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据了解,关系到此次核查对象的分类管理,承销商也觉得为难。按照规定,三类项目中,“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是本次专项核查的对象。但在实际操作中,先由券商自行评估,而承销商都想将项目定位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最后分类由发改委定夺,不过,分类标准执行争议太大,一直也没法细化公开。

“以往审核中出现过"加快类"项目过多,负责审批的人手不够,最后进度反而不及其他两类项目。”常与发改委打交道的券商固收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标签:企业债 发改 审核不透明遭诟病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