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寿险7年未扭亏中信信托欲放手中德安联
2013年05月09日 17:13
来源:21世纪网
两年的低迷过后,寿险业正处在“史上最困难时期”。 截至5月8日,约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陆续揭晓2012年年报。记者统计显示,逾3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12年出现亏损,亏损面约占一半。其中14家公司成
两年的低迷过后,寿险业正处在“史上最困难时期”。
截至5月8日,约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陆续揭晓2012年年报。记者统计显示,逾3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12年出现亏损,亏损面约占一半。其中14家公司成立已逾7年,却仍未扭亏。按照寿险业7年左右的盈利周期,盈利周期后延之势已显露无疑。
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透露,2012年,共有46家次保险公司实行增资扩股,累计增资636亿元。
盈利时间拉长、资金渴求加剧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市场不禁要问,曾经如“香饽饽”般的寿险牌照,如今投资价值究竟几何?
不过,亦有乐观的业者认为,短期来看,寿险公司投资价值面临下降难题,但长期投资前景依然光明。
中信信托欲放手中德安联
纵观各家未上市保险公司年报,亏损最久的是成立于1998年的中德安联人寿。背靠德国安联集团这棵大树的中德安联多年来保费收入起伏不定、发展战略摇摆,累计亏损已达19亿元。2012年换上本土教头后似出现较好态势,全年保费同比增长37%,亏损1.29亿元,较2011年同期亏损1.75亿元收窄26%。
不过,市场消息称,该公司中方股东中信信托投资多年仍未见回报,已计划将手中持有的中德安联股权转让给上海国际集团。
合资险企在中国水土不服已成行业性通病。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26家合资寿险公司2012年保费收入累计为475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比例仅为4.77%。
逾30家亏损寿险公司中,成立于2007年的幸福人寿以7.91亿元的亏损居首,累计未弥补亏损达到24.45亿元。由于2012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仅有48%,该公司在今年3月被保监会下发监管函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和停开新业务。
2012年寿险业的萧瑟中,银行系保险公司显得有些“另类”。这一年,交银康联、中荷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等银行系保险公司整体实现较大幅度的保费上涨,其中建信人寿以358.98%的同比增速拔得头筹。
相对于非银行系公司,银行作为股东的优势显而易见:资本实力雄厚,建信人寿、交银康联人寿2012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1000%;而且,银行的诸多门店对其开放,没有隐性成本,不用为进驻银行门店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例如,建设银行(601939,股吧)2000多个网点为建信人寿开放;建信人寿排名前5的保险产品,有4款在银行渠道销售;该公司变更股权以前仅有2款银保产品,现在达到约20个。
不过,银行系保险公司向来有风水轮流转的规律,在完成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一般会进入调整、发展阶段。进入2013年,增长最快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座椅移交给2012年刚完成股权变更的工银安盛人寿。
13家有或曾有合资背景
14家成立逾7年未扭亏的寿险公司均成立于2005年12月之前,其中4家为中资公司,10家合资寿险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中资寿险公司中的三家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天安人寿均由合资寿险公司股权变更而来。
多年未能盈利的现象集中出现在外资险企,往往与股东经营理念不一致导致战略摇摆大有关联。
3年内经历两次股权变更和人事动荡的北大方正人寿仍待涅槃重生。该公司2012年保费收入5亿元,同比增加6.12%,净亏损1.07亿元,累计亏损5.57亿元。
北大方正人寿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11月的海尔纽约人寿。2010年12月,海尔纽约人寿外方股东纽约人寿退出中国市场,成为外资股东撤出中国的首例。
纽约人寿和海尔集团牵手之初,正是寿险公司牌照抢手之时,2003年之前开业的合资寿险公司只有10家左右。回头来看,海尔纽约人寿合资的失利,与投资者对于寿险业经营理念的认识不一致关联很大。
一位公司前中层人士说,纽约人寿经营寿险业100多年,按照他们的想法,并不急于公司盈利,而是希望先打好基础,例如注重打造高素质、优质的代理人渠道,注重保单价值,希望通过扩大投入、增设机构做大规模摊薄件均保单费用。
但一个现实情况是,外资险企机构开设审批速度普遍较慢,这就拉长了公司盈利周期。从海尔集团的角度,公司开业五六年仍看不到盈利的可能,由于寿险业经营特性,随着规模的扩大,股东还不得不持续投入资本金,也让海尔集团决策层耐心渐失。
如果说2006年之前双方股东的合作还算顺畅的话,2006年之后,随着盈利仍然遥遥无期,中外方股东经营理念的不一致渐渐凸显。“到后来,股东双方对于增资的问题都很难达成一致,增资像挤牙膏一样。”该人士称。
这样的纠结在增资数据中或能窥见一斑。在2007年至2010年12月纽约人寿退出的4年间,海尔纽约人寿共有5次增资,除了2008年12月增资1.6亿元的较大手笔之外,其余几次增资额分别为8000万元、8000万元、6000万元和3500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海尔纽约人寿保费收入4.78亿元,在61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46位,且只在上海、江苏、四川、湖北以及山东四省一市开设了分支机构。
成立于2005年的华泰人寿2012年亏损2.15亿元,亏损额较2011年有所收窄。但经营7年多以来,公司未弥补亏损已达13.56亿元。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将预估的盈亏平衡点推迟到2015年。
华泰人寿2009年转成外资,路径不同于行业,2009年之前没开什么分支,且重点打银保牌的策略,影响了公司后来的发展,前述人士称。
中宏人寿是外资寿险中适应本土较成功的典型。2012年中宏人寿保费收入27亿元,净利润就达到1.59亿元。中宏人寿一位高管曾对记者表示,在投连险、银保保费大跃进的时代,公司也曾有过短暂的彷徨,但最终坚持了既有战略不动摇。
他认为,战略上无论是选择价值至上还是规模先行兼顾价值,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坚持下去。中国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保险市场变化非常快,合资保险公司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战略坚持不动摇,很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被突然变换的市场环境打乱阵脚。
正如一位合资寿险公司高管感叹的:一流的战略、一流的实施固然好,但如果在一流的战略、二流的实施和二流的战略、一流的实施中选择,哪个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更重要?
寿险投资价值减弱?
寿险业曾因为可以快速积累现金流为投资者青睐,如今问题却开始凸显:一方面,寿险业逾一半的公司仍在为扭亏苦苦挣扎,寿险业盈利周期被无限拉长;另一方面,亏损和规模增长导致保险公司对资本金更加渴求,股东方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再投入。
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透露,2012年,共有46家次保险公司实行增资扩股,累计增资636亿元。和以前相比,寿险业投资价值是否正在下降?多位保险业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寿险业的投资价值面临下降难题,但从长期来看,寿险业投资前景依然光明。
目前来看,寿险业牌照依然是稀缺资源, 2012年以来,除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监会只批准了2家财险公司和1家合资寿险公司的筹建,否决了3家寿险公司的筹建申请。近年来批复的寿险公司多有地方政府背景或者自有经营特色。这显示短时间内保险公司的牌照还不会大规模放开。
另一方面,寿险业的盈利特性并未改变。一家外资寿险公司前CEO认为,与财险业受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周期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寿险业盈利主要来源“死差、费差、利差”,一旦进入盈利轨道,其利润贡献是持续而稳健的。
举例来说,一张10年缴费的保单,如果能保证不脱落,就能持续创造新的保费现金流,随着年限的拉长,随着新的业务拓展,保费自然会滚动增长。完成最初的积累进入盈利周期后,其盈利走势非常稳健。
该人士认为,只不过,目前随着整个寿险业盈利周期的拉长,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耐心,抛弃财务投资的想法,用战略性投资的眼光来进入寿险业。
以前,不少非保险业的国内投资者投资保险时,多看重寿险业可以快速积累现金流的特点,对于寿险业的固有特性了解并不深入。例如,虽然随着保费的快速增长,大量现金流会流入公司,但这些资金有着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投资方向,并不能随意腾挪。又如,为了保证公司的赔付能力,保险公司需要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各项准备金;监管部门设定了严格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有些要求比会计准则更为严格。
湘财证券保险分析师戚海鹏认为,公司可以按照自身经营经验选择较谨慎或较宽松的方法来设定准备金提取参数,使得利润有所差异,但他同时认为,此类调节空间并不是无限的。
一家开业5年未盈利的寿险公司高管表示,在10年前,寿险业可能达到盈亏平衡只需要6-7年,但现在很难。但换个角度,目前这种状态对于短期逐利资本退出寿险业不无益处。
在他看来,当保险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一个程度时,必然会到达一个瓶颈期;另一方面,近年来实体经济受冲击也对保险行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国外的保险行业一样面临调整转型,欧美保险巨头出现股权转让的情况并不鲜见。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寿险业目前面临问题并不算大,只是漫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点波折。目前整个行业的状态相当于美国几十年前,从保险认识、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寿险业的吸引力和前景仍然很大。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