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者称恢复繁体字没有必要 汉字还应再简化


来源:光明日报

今天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汉字不但不能恢复繁体,而且还可以再简化,这是因为:  第一,简化的必要性。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如果问计于民,包括征求海外华人的意见,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简化方案,让汉字易识、易记、易写、易学。

汉字还有再简化的空间

汉字从产生以来的每一次简化,都是汉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学更易写更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个别字如何简化得更好、更科学一些,尚可再讨论、再斟酌,但汉字简化的方向和趋势是应该坚持的。

今天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汉字不但不能恢复繁体,而且还可以再简化,这是因为:

第一,简化的必要性。文化既是历史厚重的积淀,更是现实的一川活水。活在现实中的事物才叫传统,无人用无人爱的东西是古董不是传统。发展是事物的生命,简化是汉字的正途。除了中国人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需要和喜欢学习汉字。但有些字包括最常用字还很不易写,比如“谢谢”这个初学者就需要说和喜欢用的词,写起来却很费劲。类似情况还不少,国家语委公布的2500个常用字中10画以上的就有1081字,15画以上的就有145字,这些字写起来麻烦,写出来也显得壅塞挤压,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亟待简化。

第二,简化的可能性。祖先发挥聪明才智,造字有了规律,但并不是限制我们创新,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发现新的规律,有新的创造与改进。新中国第一批简化字就创造了不少新形式:比如省略原字形中部分结构,以剩余部分作字(條-条);改变汉字局部达到简化(如觀-观,变声旁,骯-肮,变形旁,棗-枣,局部换符);整字换符(東—东,行草楷化,蓆—席,异体选用);改变构造材料或造字方法(涙-泪,变形声字为会意字)等。这些改法都有根据有创意,简化并不突兀。比如繁体字的書、畵、晝很难分清,而简体字的书、画、昼,则一目了然,孰优孰劣不言而喻。鲁迅先生曾形象地说,鸞、鑿这两个字,“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字造得这么复杂虽有其历史原因,但今天来看,已没有这种必要,只有简化才能精致灵巧,清晰疏朗,易学易用。

第三,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即整体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专家集思广益,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民间创造和使用了不少新的简化字,有的很智慧很好看,已经成熟。1977年的“二简”方案不宜全盘否定,其中有部分字简化得好,可以正式使用予以推广。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如果问计于民,包括征求海外华人的意见,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简化方案,让汉字易识、易记、易写、易学。

周溯源张广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君]

标签:汉字演变 社会科学网 周溯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