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热衷银行理财 收益可观藏隐忧
2013年12月25日 09:41
来源:中国证券网
随着年末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逐周攀升。统计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是保本浮动收益或保本固定收益,委托期方面,多为90天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前奏】4万款银行理财奏响集结号年末吸金预期收益接近7%
碑式的成绩,因为这个数字在2012年,还仅仅是百亿元的规模。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逾150家上市公司今年共有约1300多笔投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除部分信托理财产品以外,绝大多数是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多家上市银行和城商行,规模达到1434.9亿元。
统计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是保本浮动收益或保本固定收益,委托期方面,多为90天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从公布预期收益率的交易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然在4.5%-5.8%之间,仅500余次交易的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
【成因探秘】上市公司何以热衷银行理财
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算不上新鲜事,但如此大面积参与的情况始于去年年底。去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同时废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其后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大手笔投入银行理财产品,今年又以中小板企业为多。仍以9月3日到7日的4天为例,36家公告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公司有28家,占比高达77.78%。
“这与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市场需求不旺,实业投资不景气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中小板,制造业类上市公司家数占比超过七成,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份额较低,相比大企业,更不容易找到好的投资项目。投资扩大再生产意愿自然不强。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高,但比较稳定,也算是聊胜于无吧。”顾德投资咨询公司的李峰分析说。
从目前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的类型看,大多为短期、能保证本金和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比如富安娜近期投资3000万元购买的中国银行[-0.38% 资金研报]人民币“按期开放”产品,投资期限21天,年化收益率3.25%。也有少数上市公司选择投资时间较长的理财产品,或投资收益率较高的信托产品,其风险也就更大。
上市公司之所以敢动辄几千万,上亿元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还与能得到便利的融资和再融资渠道有很大关系。据统计,上半年A股融资总量2316亿元,同比增长了95%。而上半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超过531.06亿元,为融资量的22.93%。比如四创电子[7.14% 资金研报],5月12日才完成定增,募集资金约3亿元。两个月后,公司便一纸公告,规划不超过1.6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虽然相关规定明令禁止募资进入理财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难以监控。不过今年已有前车之鉴,5月,方兴科技被安徽证监局责令整改,缘起于其用募集资金购买了总金额5.8亿元的理财产品,并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今年上市公司热火朝天的委托理财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那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干起了“放贷”的营生。有人做过统计,今年上半年有超过100家公司发布过委托贷款公告,金额总量约200亿元,贷款年利率7%至12%之间。
应该说,上市公司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厚上市公司的利润,特别是在经济放缓,市场需求较为疲软的情况下。但如此热衷,并大量投资却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隐患。比如长征电器与上海银基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理财的“官司”打了近十多年,虽然胜诉,但3257.54万元的资金至今无法收回。
其次,当一些上市公司尝到“钱生钱”的快速和便利后,很可能不思进取,甚至放弃脚踏实地的实业投资,热衷一手股市融资“圈钱”,一手在银行大量赚取蝇头小利,甚至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热潮掀起不久,其弊端和隐患还未充分显现,相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监管层会关注到这个问题。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