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光大银行“私有云”让科技设备“流淌”起来


来源:凤凰山东商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增加,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年来,光大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从客户数到交易额均增长显著,“云缴费”、“云支付”、“阳光银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业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增加,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年来,光大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从客户数到交易额均增长显著,“云缴费”、“云支付”、“阳光银行”, 光大“购精彩”商城等各种服务平台纷纷上线。这其中的科技创新又有哪些呢?为此,记者走进了光大银行。

要提高效率也要降低成本

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盈利压力加大,民营资本开放和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也使银行面临竞争加剧、创新加速的局面。上述竞争态势都要求银行科技系统建设在保障速度的同时,还一定要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为了这个目的,结合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自身情况,考虑到“云计算”具有弹性敏捷部署、资源池化、灵活调度等特点,光大银行选择进行“私有云”规划,推动IT服务转型。

“私有云”让科技设备“流淌”起来

光大银行形象的将“私有云”技术比喻为将把全部科技设备硬件装入到一个“池子”(资源池),这时每一个硬件设备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它们可以抽象看作一个个的“水分子”通过各种“作用力”连接在一起,就像液态化一样,每接入一个外部的应用系统视作该“池子”新增加一个阀门,阀门开启,池子中的资源就会流向该应用系统,并且按需供给,时时调控。这样,由于每个应用系统的使用高峰存在“错时”现象,所以实现了资源的整体调度,效率大大提高。

据介绍,光大银行希望通过“全行池化”、“统一灾备”、“分行瘦身”三个方面实现总、分行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统一承载、高度复用以及高效供给,降低全行科技投入成本。

“全行池化”是指通过建立涵盖总、分行的异构资源池,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IT资产的利用率和自动化运维能力,有效控制数据中心规模扩大时的运维成本。

“统一灾备”是指借助私有云突破总、分行资源管理界限,提升全行一体化灾备能力,降低分行灾备建设成本,提高分行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分行瘦身”是指通过分行应用运行环境的上收和一体化管理,统一全行服务供给,降低分行运维压力,实现分行IT规模“瘦身”,使分行科技人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业务营销,提升科技价值。

“流淌”创造价值

光大“私有云”于2013年开始规划,经过两年的时间,已建设完成基础设施环境,实现资源管理集中、成本管理集中、运营管理集中和灾备管理集中,优化了光大银行总分行信息科技工作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说,通过云计算,集中资源建设,简化分行灾备模式,预计资源整体利用率将提升4倍,光大银行全行机房机柜数量下降87%,基础设施投入降低40%,人力维护成本下降48%,整体建设成本一次性节约2亿元,每年维护成本降低1300万,成本优势显著。

从安全效益来看,光大银行“私有云”建设参照国际权威云安全评估组织CSA的架构设计,将不同的云用户实体划分为不同的租户,实现安全多租户隔离,兼顾应用级防护,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不同安全等级应用之间实现了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安全隔离。从运维模式来说,资源平均交付时间由之前的平均22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同时基础运维工作由总行统一负责,释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分行科技力量,改变和优化了总分行科技运维模式,推动了分行科技人员向“科技经理”转型,促使科技更好地融入业务之中。此外,光大银行“云计算”大量采用国产安全可控设备,并积极使用开源项目,在云核心组件上实现自主研发, 逐步走自主可控道路。

目前,由于在“私有云”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成果,光大银行在银监会组织的课题评选中表现突出,获得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二类成果奖,经人行科技发展奖评审委员会鉴定光大银行私有云建设实践项目处于国内同业领先水平,并受邀参加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金融行业云计算标准编写工作,其“私有云” 建设的探索实践已成为行业参照的标杆。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光大银行 成本 提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