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眼光看不清中国经济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一些人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拉动经济的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等,就断言中国经济不行,这是在用老眼光看新事物。老眼光的最大弊病,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向“西”看,脱离中国实际,简单套用西方的“标准”,自然无法做出正确的研判。

一些人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拉动经济的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等,就断言中国经济不行,这是在用老眼光看新事物。老眼光的最大弊病,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向“西”看,脱离中国实际,简单套用西方的“标准”,自然无法做出正确的研判。因此,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观察变化的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近一个时期,各种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少。一些人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拉动经济的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等,就断言中国经济不行了。这是用老眼光看新事物,用老标准来评价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用西方的经验和模子来“框”中国经济的未来。

什么是老眼光?片面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就是其一。过去30多年,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些人开始习惯用速度的快慢、规模的大小来衡量一切经济运行,似乎速度快、块头大,就是“美”。过分倚重经济增长的加速或减速、物价总水平的升高或降低等总量指标,忽视结构的变化,局限性很大,容易对经济趋势造成误判。比如,难以知道总量增长背后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也难以充分体现出为了实现这个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

西方的经验和模子,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老眼光。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健康?哪些坎儿难以逾越?基于发达国家经验,西方式解读总结出一整套范式,认为符合的就前途大好,不符合的就迟早翻船。一些人用这个标尺来臆断中国经济前景,结果一方面承认已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却坚持认为我国的制度、体制不支撑可持续增长、抑制市场活力,经济势必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熄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西方模子源于西方土壤,即使在西方本土,包括“自由市场”在内的经济理论也远非灵丹妙药,否则各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发生了。

评价中国经济不宜用老眼光。老眼光的最大弊病,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着庞大人口规模和最大的全球市场,是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齐全的工业门类、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是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必须以质取胜的新常态。看清了这些实际,就该清楚,我国经济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回旋余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自然表现。判断经济形势好不好,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内在的发展质量、结构的优化程度。今年上半年,我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结构性指标持续优化,这是经济新动力加快孕育、产业结构转化的标志性变化。同样,简单以西方模子评价中国经济也是偏离实际的。一切向“西”看,脱离中国实际,简单套用西方的“标准”,自然无法做出正确的研判。

正确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是做好一切经济工作的基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新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观察变化的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经济增速 经济前景 经济工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