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流量不清零、流量银行” 噱头还是诚意


来源:CCTIME飞象网

关于“流量不清零”问题争论已久,甚至有消费者因此将运营商告上了法庭,但仍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流量银行还可实现用户通过参与平台上的企业推广活动,免费赚取流量;用流量进行购物结算等,使流量真正实现货币化功能。

关于“流量不清零”问题争论已久,甚至有消费者因此将运营商告上了法庭,但仍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自去年工信部开放通信市场,一大波虚拟运营商涌入,并率先推出了“流量不清零”业务,基础运营商也迅速跟进推出相关业务,消费者好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但至今“流量不清零”业务业已推行一年多,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究其原因,消费者想要的是永久性的“流量不清零”,“用不完的还是我的,随便我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但目前运营商多提供仍是有使用时间限制的流量业务。

时限内的“流量不清零”用不完依旧清零

近日笔者详询三大运营商“流量不清零”业务,得到的答复均是相关业务目前只有一款,即流量季包或半年包,中移动甚至推出了30天的月包。

相较于套餐与流量加油包,流量季包或年包(月包)的优势就是结算时间不在月底,而是根据该套餐的起始时间。以30天月包为例,当月10号订阅,顺延30天,预计第二个月的8、9日进行结算清零。

虽然较之前死板的月底清零有了一些改进,但并没有达到消费者想要永不清零的期望。

虚拟运营商方面,目前流量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类,一为用多少付多少,例如阿里;二为套餐制,用不完月底清零,不够用可加订或者超出多少收多少;三为时限内的流量不清零。时限内的流量不清零模式和基础运营商基本一致,并没有优势。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上述现象表示,“‘流量不清零’、‘流量银行’只是为了讨好消费者的宣传噱头,真正的流量不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时限内未用完一定会清零。首先套餐的本质就是薄利多销,其次任何东西都有一个保质期或者说折损,如果流量不清零可能会带来各种可预知与不可预知的隐患,例如恶意囤积流量等。”

既然流量不清零不可能实现了,那么可以对流量进行转售、赠送等操作的流量银行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为什么说它也是个宣传噱头呢?

听起来很美好的“流量银行”步履维艰

“流量银行”,顾名思义,即流量成为一种等价的可以随意交换的货币。

基于上述概念,流量银行被定义为一个可以进行流量管理与交易的平台。目前主要提供的业务类型有,流量的随时查询、存取与购买等服务,并且可将流量转赠他人。目前多家流量银行均支持跨网流量管理,例如可将联通用户的流量赠与移动网络的用户。

同时流量银行还可实现用户通过参与平台上的企业推广活动,免费赚取流量;用流量进行购物结算等,使流量真正实现货币化功能。

不得不说,上述业务好像可以完美解决目前用户的剩余流量痛点,并且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截至目前已推行半年多的流量银行,市场反响却平平。

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业务的可行性,目前运营商各地流量资费不统一、不同时间段流量资费优惠不统一、三家运营商流量定价不统一等问题,导致了流量无法实现等价交换,流量货币化无从实现。

第二,消费者的诉求,“目前的流量银行相关操作太繁琐,需要多个步骤操作才能完成套餐转赠等诉求,而且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操作的消费者也是少数。”项立刚介绍道。

第三,运营商建设“流量银行”并不会为其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有此意愿的用户毕竟在少数。就像提了很多年的“携号转网”业务,虽然目前已经有多个试点,但也没有出现大批用户携号转网的现象。

项立刚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流量银行”,还不如提供更便宜的流量来的实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号转网 流量管理 资费优惠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