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克强:中国“被通缩”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物价涨幅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持续扩大,通缩压力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李克强指出,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不是“输出者”而是“被通缩”。

随着物价涨幅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持续扩大,通缩压力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物价水平正增长,不能说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实际上中国是“被通缩”。业内认为,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通缩,但通缩风险还要引起重视,政府未来应对通缩的“工具”比较多,包括加大基建投资、降息、降准、价改等。

中国“被通缩”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CPI的涨幅较低,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也引发了关于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1%,远低于今年3%左右的目标;PPI同比下降4.6%,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2.8个百分点,已连续36个月同比下降。

李克强指出,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不是“输出者”而是“被通缩”。“去年,我们进口了3.1亿吨原油、9.3亿吨铁矿石,量是增的,没有跌,但是价格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指出,李克强对于我国通缩的理解比较专业、科学,目前我国通缩压力来自于多方面,既有国际市场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的“输入性”通缩,也有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加快,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原因。

官方多次表态化解通缩

“关于通货紧缩,国际上对这个提法有多种解释,比较一致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中国CPI或者说物价总水平1月是正增长,2月涨幅比1月更高,所以不能说中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李克强说。事实上,在李克强表态前,官方已经多次为通缩解围。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从商务部监测数据来看,现在还不至于产生市场所担心的通缩,一季度消费发展情况才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态势。人民日报海外版同日发文指出,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正视当前经济形势,不要夸大风险,随便扣上通缩的帽子。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是否还需要降息等要看经济走势,目前跨境资本流动基本正常。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分析,从CPI数据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入通缩。1%往往被看做是通缩的预警指标,今年前两月CPI涨幅1.1%,表明通缩风险已经比较大了,需要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也认为,虽然中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的预期正在形成,官方对化解通缩的频繁表态,主要是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因为一旦形成通缩预期,投资者投资更加谨慎,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消费者预期物价会继续走低,就更不愿意消费,会加剧经济的下行。

调控“工具箱”里工具多

在面临通缩风险下,宏观政策如何调控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李克强称,对这种“被通缩”的问题,中国有应对,也有进一步的准备。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经济增速调整为今年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有多重风险,关键在于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李克强说。

陈及指出,政府现在应对通缩最直接的就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基建投资,完善铁路、公路等交通,通过一些重大项目带动,形成实际需求,带动价格上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上升0.2个百分点,两个指标均比上一年有所扩大。

陈克新认为,货币政策也是应对通缩的主要手段,今年的降息和降准,除了刺激经济外,也有防范通缩的考虑,随着通缩风险逐渐上升,未来货币政策可能继续宽松。

一位业内专家称,价格改革也是政府应对通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通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可以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理顺电价、气价等,这样既能推动价格市场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缩风险加大。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晔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李克强 被通缩 工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