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钮文新:中国股市需要“四重底”


来源:证券日报

笔者一直认为,“市场底”应当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一,政策底;其二,经济底;其三,货币底;其四,资本底。从过去的实践看,紧缩之下的高利率,已经把中国股权、实业投资偏好的资本大量逐出中国,从而导致中国民营资本空心化,主动性增长动力积弱难返。

原标题:钮文新:中国股市需要“四重底” 

高利率高紧缩条件下不可能有牛市,A股市场的“政策底”、“经济底”大致的轮廓已经较为清晰地显现,但“货币底”和“资本底”还远不充分

一段时期以来,上证综指2000点被多次反复争夺,而在一只“看不见的有形之手”的帮助下,2000点多次失而复得,或在2000点之上就显示出“坚决抵抗”。那是不是就可以认为2000点当属“铁底不破”?恐怕没那么简单。

2000点到底是不是“底”,我们需要更为精细地分析。在笔者看来,“市场底”和“政策底”并不矛盾,但只能说,“政策底”是“市场底”的组成部分。那么构成“市场底”是不是还有其他要素?当然,笔者一直认为,“市场底”应当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一,政策底;其二,经济底;其三,货币底;其四,资本底。

“政策底”大家都比较熟悉,通常应当有两层内含:第一层,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股市的直接呵护,比如降低股票交易莹税等措施出台,借此激励市场交易更加活跃,从而形成反弹式拐点;第二层,是经济低迷或疲弱之后的政策转变,比如刺激或微刺激,都属于拉动经济逆转的政策动作,而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当然应该有所反映,同样会出现反弹式拐点。

所谓“经济底”,就是要看政府拉动经济的相关政策是否可以引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股市是经济的反映,这一点中国股市从未改变过。有人说,中国经济与股市脱节,为什么GDP增速世界第一而股市涨幅倒数第一?这是不懂股市的说法,因为股市涨跌的核心动力不是过去的业绩,而是未来的预期。所以,经济增速的预期下滑,股市必定下跌。当然可能出现过度下跌的状况,但那是市场自身的规律,也是市场流动性不足所构成的必然结果。

所谓“货币底”指的是“货币政策的松紧条件”。对于股市而言,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在高利率、高紧缩条件下,股票市场不可能出现有效的上涨,至少不可能出现牛市。这一点也是客观经济规律,更是股市对资本价格的客观反映。所以,有的“糊涂官员”愣说“股市涨跌是其自身规律,而与货币政策无关”,这绝对是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说法,分明是推卸股市资本定价失败的责任。

所谓“资本底”指的是“货币转化为股权资本的条件”。就目前而言,高利率使得投资者更加偏好固定收益的投资,这阻碍了“货币向股权资本的转化”。因为,利率高的时候,人们投资股权资本的条件会更加苛刻。另外,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在阻碍货币向股权资本的转化,那就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中国发生了“全民性的金融空转”,目前规模已达1.9万亿元。国民热衷于这种“低风险、高收益”——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制度性套利,这严重阻碍了货币向股权资本的转化。

综合上述“四重底”的划分,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A股市场的“政策底”、“经济底”大致的轮廓已经较为清晰地显现,但“货币底”和“资本底”还远不充分,这“两重底”同时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底”。

从过去的实践看,紧缩之下的高利率,已经把中国股权、实业投资偏好的资本大量逐出中国,从而导致中国民营资本空心化,主动性增长动力积弱难返。中央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掉头转向适度放松货币。但是,谁说得准哪一天,又会以某种理由重新收紧货币?从整顿同业业务的角度看,央行和银监会都没有拿出足够的力度,而使“金融空转”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货币要是再紧缩下去,中国经济将陷入更大困难。同时,政府所采取一切拉动内生性增长动力的改革措施,都将被紧缩——压制内生性增长动力的效应给憋死。我认为,中央也看到了危险,所以才有当下的转向动作。所以,如果高层头脑冷静,货币政策执行的某些“偏执操作”会被对冲,而逐渐将中国经济拉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真若如此,A股“四重底”显现,市场底则显现。

中国股市的涨跌真的和经济面的好坏相关吗?如果你看看中国有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长率,却匹配着一个全球最衰的股市,你不得不将之称为“中国股市之谜”。

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我们有必要试着探究一下“中国股市之谜”形成的逻辑关系。我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股市在早期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市,存在着大量的非流通股票,这样,虽然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很大,但真正能流通的市值却比较小,因此造成了中国股市在早期的大幅震荡,股票指数变化的幅度相当大,但那个时期的股市波动轨迹对现在的股市投资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05年股改开始以后,流通股股东得到了因为全流通而带来的对价,这极大地刺激了股市投资热情。而这些获得全流通权利的股票需要假以时日,3年后才能入市,这时股市中的流动股票仍然不多,再伴随着其时全球股市的飞升,中国股市在2006年至2008年,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上涨行情。

然而2008年,伴随着真正全流通的开始,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股价受到了经济面恶化和流通股大幅增加的双重压力,股指的大幅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时股指才表现出真正的市场价格。

第二,股票市场的定位一直处在变动状态。在早期是试验性质的。而在股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股市的定位变为为国企改革服务,这样,股票市场的发育政策、规划方面偏向于国有企业。一大批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的国企改制上市,使得这类企业的市值在整个股票市场的市值中占到相对大的比重,几家中字头大公司的市值就基本决定了股指走向。而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却因为法律法规的限制无法在国内上市,只得为国外股票市场做嫁衣。

因为,许多巨无霸型的传统产业国企上市后,受到经济转型影响,不但不能增加股市财富,反而成了股市财富的吞噬者。例如一家中字头的国企上市后,市值缩水超过60%,吞噬股市市值数百亿元,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会持续。

第三,一个市场,两种结构。其实,股市中真正代表市朝经济的部分还是与中国经济的走势相适应的。以中小板为例,10年来,中小板指数从1000点,上升到现在的近5000点,这基本上和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匹配。几年来,创业板指数的走势也有类似表现。这说明,在市朝成分更强一些的股市成分中,经济面趋势和股市走势还是相匹配的。

以上影响股市趋势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我们在投资股市时应当注意区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倪珊珊]

标签:股市走势 非流通股票 板指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