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周浩:金融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金融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全民理财的时代里,在互联网已改变生活方式的今天,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正在汹涌而来。网络与金融结合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均已具备,网络与金融结合的各

畅想金融互联网的趋势

金融互联网在发展运用到极致之后,为人们带来的服务的便利性和创新性,将是充满让人遐想的空间。

(一)移动支付。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移动支付这个巨大行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0.8亿手机用户、4.2亿手机网民的互联网大国,移动支付有可能变革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

目前互联网实现的一大金融功能便是移动支付。随着手机、iPad等移动工具的使用,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网络支付的运用,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支付。支付宝正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牢牢抓住客户,最终获得认可。 除了支付宝之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市场正日益蓬勃发展。今年7月6日,央行发放27家支付牌照。2011年5月26日,央行发放第一批支付牌照。至此,央行已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快速增长,业务量初具规模,处理互联网支付金额6.89万亿元。

在移动支付的年代,尽量实现账户的多功能性,集购物、支付、投资理财等服务功能于一身的账户,才能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便利性,让客户产生强大的黏性,实现锁定客户的目标。国泰君安万建华董事长曾有一个观点,得账户者得天下。他认为,支付宝、腾讯、淘宝的成功,其中一个核心要素便是账户。近日,央行已经同意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试点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该券商投资者可以通过账户像使用网上银行一样在网上购物时用证券账户里的钱付款。这标志着证券公司已经开始介入支付、电商的“大蛋糕”。

(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随着产生数据的终端与平台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了2013年科技界最为火热的话题,依托新兴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从现有数据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数据的价值,提供数据分析与挖掘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提升营销与广告的精准性等方面进行探索。看似指数级膨胀的大数据,貌似负担,实则是无价之宝。借助先进的工具挖掘分析数据,对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提炼和分析,可能为公司在发现新的商机、拓展业务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惊喜。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金融行业整体业务和服务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的扩大,金融行业的数据收集能力的提高,将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金融海量数据,其中不仅包括用户的交易数据,也包括用户的行为数据。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金融产品交易需求,发现隐藏的信息和趋势,进一步发现商机。

在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阿里小贷公司便运用交易数据提供信用评估,据此为申请贷款的客户发放贷款。华尔街的投资高手已经开始通过挖掘数据来预判市场走势,比如根据民众的情绪指数来抛售股票,对冲基金根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来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银行根据求职网站的岗位数量来推断就业率;投资机构搜集并分析上市企业,从中寻找破产的蛛丝马迹。麦肯锡在一份“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阵地”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对于企业来说,海量数据的运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

(三)线上线下互动营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将带动金融服务新方式的诞生与发展。近期,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即O2O模式,简单说便是线上线下互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广泛被互联网所关注。过去,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即现实世界的传统零售企业和虚拟世界的互联网企业。而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的引领,将带动新的营销方式、支付和消费体验方式的涌现。

2013年移动互联网将会加速对用户生活的渗透,而O2O模式很好地结合了线上信息资源与线下实体资源,以用户生活为核心,关注用户细分需求的移动O2O生活服务有望在2013年取得大发展。比如手机下载一个应用,发出打车需求,最近的出租车便会来到身边,打的费用、支付均可通过手机支付自动完成。交易完成后还可通过评价促进服务改进。二维码的迅速火爆和应用,让O2O的模式应用更为便捷。通过移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产品信息的全页面,完成采购支付一条龙交易活动。

金融服务相比传统零售行业,更容易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产品大都为虚拟产品,不需要实体的物流运输,规避了物流损耗风险等问题。比如,运用结合二维码进行营销推广,将大为提高营销的直接性以及到达率。可以想象,每一个金融产品配置一个二维码,当一个客户对公司的资管产品满意度较高,并愿推荐给朋友时,只需要让朋友的手机扫一下产品的二维码,便可直接进入产品页面进行详细了解和订购支付。其他客户的评价也可直观地显示在产品页面,供客户购买参考所用。再如对客户的调查活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点击提交的方式。比起此前的电话、马路调研等人工方式,这一方式将大大降低调研成本,移动终端显示的客户身份信息,让调研过程与结果更可靠有效,解决方案也更具针对性。

(四)大平台运用。建立支付体系,以及大交易平台,让投资者在平台上实现自助式投资理财、交易融资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功能,这或许是多数金融机构的终极目标。

例如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为运用平台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其成功的一大因素便在于搭建了一个商业平台——App Store。他去掉所有中间环节,让开发者直接将应用发布给最终客户。收益由开发者和苹果共同分成。国内的淘宝、腾讯正在通过打造强大的平台,实现平台经济最大化。

在大平台运用上,资源自主实现优化配置是核心的价值。大量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集合,在信息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如资金供求信息的交集与配置,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迎刃而解。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互联网首先只是一个接触客户的渠道,专业化服务才是让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通过大平台上提供展示的个性化、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才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安信证券办公室战略研究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互联网 金融 趋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