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资不能走老路 政府应尽快淡出


来源:证券时报

投资不能走老路政府应尽快淡出 本周末有媒体报道,发改委官员给“轨道交通建设4万亿投资”的说法泼了一盆冷水:一来4万亿说辞夸大,实际投资额并没这么多;二来项目审核权虽下放地方政府,但项目批复仍由发改委把

投资不能走老路政府应尽快淡出

本周末有媒体报道,发改委官员给“轨道交通建设4万亿投资”的说法泼了一盆冷水:一来4万亿说辞夸大,实际投资额并没这么多;二来项目审核权虽下放地方政府,但项目批复仍由发改委把关,不能乱建。可见,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重燃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在笔者看来,各地争上轨道交通项目,热情不减当年,项目可行性固然应充分论证,项目投融资方式更需高度关注。如果投融资模式没有创新,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会否由此增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助推楼市泡沫,需要警惕。

轨道交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县市,基建投资中财政投入占10%,土地出让金占30%左右,60%则靠土地抵押从银行贷款融资,可见土地出让收益堪称基建投资的命根子。

值得警觉的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已今非昔比,上述基建投融资结构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具体表现在,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窘迫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收紧致银行贷款受压,这势必会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在投资中的占比,而这又会以当地房价继续走高、楼市泡沫上升为代价。况且,目前三、四线城市楼市泡沫已现,由于楼市的不景气,土地价值也在缩水,如果这些城市基建投融资过多地依赖土地收入作担保,无疑将加大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

可见,如果投资重走政府为主导的老路,一来政府投资压力山大,二来其负面影响会加剧。由于政府投资之弊渐显,引入民间资本,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呼声日隆。新一届政府更是明确提出,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要“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然而,政策能否落地仍需密切观察,跟踪此轮基建投融资方式的变化或可知端倪。

由于基建项目很多具有公益性,若想吸引民资进入,必须创新经营模式,让民资真正有利可图,然而实际运行当中确有诸多难题待解。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引入沿途地上地下物业统一商业化开发的香港模式渐成共识,然而,除广州地铁建设等个别项目外,目前跟进者并不多。这其中牵涉土地出让方式变化、经营主体认定等各种复杂因素,背后又涉及地方政府、铁路部门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由此可见,如何促使政府淡出投资,民间投资落地开花,仍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课题。

相关新闻:

标签:政府 投资 项目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