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占补平衡”愚不可及 土地流转方能治本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占补平衡”愚不可及土地流转方能治本 上期讲到,粮食要安全,就要抓紧积极介入和培育世界粮食市场。这一主张的另一个理由在于,国内土地的“占补平衡”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出于暂时的需要,我们也必

原标题:“占补平衡”愚不可及土地流转方能治本

上期讲到,粮食要安全,就要抓紧积极介入和培育世界粮食市场。这一主张的另一个理由在于,国内土地的“占补平衡”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出于暂时的需要,我们也必须出国“借粮”。

制订18亿亩土地红线的根据之一,就是发现了土地的占用与补充可以相互抵消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他进了城,乡下的房子与土地就会空出来,于是通过“占补平衡”政策,促使地方政府抓紧进行土地整理与复垦。这可真是一个美妙的想法!笔者猜想,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一定是很得意的,他一定以为自己正在搞“科学管理”——事实上,土地管理部门的确反复声明,土地红线是经过“科学测算”而得出的结果。

可是,有关部门忽视了,在土地的占用与补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时差。农民进了城,城市就必须立即提供(或大或小的)住房,可是,他在乡下的房屋一般都是继续保留的,老人、妇女、儿童都还住在那里,等待着一年一度的团圆。举家进城所需的资金,需要长期的积累;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改变,都需要经历很多个年头。也就是说,在城市扩大占用耕地的同时,乡村并不能同步地缩小。

这种不同步的效应,还因僵硬的农村政策而得到极度的强化。这个政策就是,农村的土地和房屋禁止流转与买卖。因为壮劳力进了城而不愿意再耕种土地的人,要么临时请人帮忙代种,要么则须将土地无偿交还集体。至于房屋,既然不允许卖出,无论住与不住,当然要长期保留了,断无无偿赠与他人的道理。也就是说,政策实际上在强烈地抑制农村宅基地还原为耕地。在划出土地红线之前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耕地面积只是单方面地缩小,无从补充,同期农村宅基地面积不仅未能缩小,反而在急剧地扩张。原因就在此。由于没有市场价值,宅基地也就无人节约,不申请白不申请,不占白不占,于是农民一边在城市打工,一边在家乡申请新的宅院。

房价一涨,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占补平衡”的道理也终于意识到了,那么,好吧,抓紧开放土地流转和农村房屋交易、把土地补充搞起来吧?问题是,划红线的人只管划红线,别的一概不管。在“占补平衡”口号之下,其他政策照旧。也就是说,在“占”的同时,国家并未同时给出土地补充的正常渠道。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莫非广大农村干部是孙悟空,能够吹一口气就把城市占用的土地补回来不成?

为了多占地,地方政府必须挖空心思,采用各种非常规的、歪门邪道的方法来补充土地。他们不得不向森林、草地、滩涂、山间、河道和墓地进军,以便凑足必要的数字。土地违法现象必然就会大量发生。更为糟糕的是,农村的自然环境又被破坏了,那些被复垦的植被,也许就是许多年前通过退耕还林而培育起来的。

读到这里,想必读者们已经明白,这是多么“有趣”的政策啊!本人认为,制订出这一系列貌似聪明、实则无比愚蠢的荒唐政策的人有滥用职权和渎职之嫌。不知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还可由以下证据来支持:现行体制实际上不允许城市人口自由地迁徙到农村(正在制定的城市化方案似乎仍然没有考虑这个因素)。不要以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只存在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自然的经济秩序必然会存在反向的人流,只是后一种人流的规模一般不如前一种那么大。反向的人流首先到达城市的郊区,并把那里迅速建设为新的市镇。他还将深入广大农村的腹地,改变那里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面貌。这个人流为新进入大城市的人口腾出了居住与活动的空间。所以,如同农村一样,城市本身的空间也存在流转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被现行体制所阻止了。城市的人口只能被拘束在城市之内。

有人可能会问:纯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怎样呢?在那里总可以实现“占补平衡”吧?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项专门的研究(张军岩、贾绍凤:《基于中日比较的人口城市化对耕地影响机制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期)描述了日本在过去120年间土地占用与补充的情况。数据显示,通过120年的循环,日本基本实现了“占补平衡”,但是,在各个分阶段上,占与补都是不平衡的,要么占的多,要么补的多。其实,这个道理只要用常理来想一想,就是很自然的。这项研究尤其强调了,城市化的总后果其实是节约土地的,日本的耕地规模之所以从1960年起不断下降,一路跌到120年前的水平(粮食自给率同时也跌到如今的40%左右),并不是因为耕地减少了,被占用了,而是放弃耕作所致——工商业赚取的收入实在太高,相比之下,外国粮食实在便宜,以致没有必要去耕种国内那些比较贫瘠的土地,还不如使之休养生息。

笔者认为,这就是中国可能的未来。当然,由于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日本的两倍,因此,即使放开对粮食自给率的管理,也不可能跌到日本的40%。只要我们一定要让“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则这个结果是一定会有的,即使想刻意避免也不是那么容易避免的。城市化过程完成以后,大部分国民将聚集在各个城镇之中居住,乡下的土地有的是,千万别担心。

目前土地紧张的气氛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在以上的错误政策之下,土地怎么可能不紧张呢?当务之急显然就是开展全国土地与房屋的自由流转与交易,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乡下的房子可以出售了,农民就会爽快地卖出,再拿钱进城买楼。居住在农村的人,就会尽量地结伴而居,自愿让出多余的房屋和土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整理与复垦才是可行的,占与补的矛盾才会得到缓解。这个道理无比地简单和朴实,无论请世界银行、还是“宇宙银行”来诊断,都不会有第二种意见。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指望占与补可以立即完全地实现平衡。不管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迂回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都将是难以避免的。短期说来,国外的粮食相当于一种暂时的垫支,它可以为国内土地的调整赢得时间和空间。一旦国内土地复垦较多,对外采购量也就会下降。但是,人均粮食消费是增长的,这个因素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种植技术的进步,将会长期地影响国内粮食产量。加之人口数量未来将会先增后减,变化多端,粮食自给率必然将会长期地处于动荡之中,国内粮食市场因此需要与国际市场进行无缝对接,以便灵活、及时而精确地调剂余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所谓的“红线”、“指标”、“平衡”都将只是有害无益的空想。

相关新闻:

标签:占补 土地流转方能 愚不可及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