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谁杜撰了基金经理忏悔书?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谁杜撰了基金经理忏悔书 “热帖《一位基金经理的忏悔: 公募是基民的“大公墓”》正在网上广泛流传,主人公以一个基金经理的身份控诉公募基金制度不合理,并称公募基金联合拉抬中小市值股票,称公募基金

原标题:谁杜撰了基金经理忏悔书

“热帖《一位基金经理的忏悔: 公募是基民的“大公墓”》正在网上广泛流传,主人公以一个基金经理的身份控诉公募基金制度不合理,并称公募基金联合拉抬中小市值股票,称公募基金会沦落为“公墓”基金。据分析,此帖十之八九是臆造帖,目的是发泄一下对现有投资体系的不满。”

事件

基金经理热帖从论坛火到微博

据记者了解,这封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帖子最早出现在和讯、搜狐的贴吧,其如诉如泣的自述形式,吸引了不少投资者顶帖。之后,该帖以长微博的形式在微博圈传开了。这封热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一个基金经理如何被现有的投资体制摧毁,最终这位忏悔者如何良心不安,并最终决定自己炒掉自己,并以匿名的方式写出了这个行业的黑暗。

相对于网民的追捧,业内人士大多观而不语。

分析

5年从分析师混到基金经理?

这个自称为南方某大公司基金经理的主人公,10年前毕业于排名中国前十名的名牌大学,获得经济学和金融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基金公司任职行业分析员。后来因为工作出色,五年之后,领导将其提升为基金经理。

这段关于升迁的描写,业内不少人感觉有些“外行”。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这条成长道路没问题,“但一般而言先是从基金经理助理开始做起,进而和其他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基金,最后单独任基金经理。如果按照作者所说,他任职公司是业内大公司,直接从研究员单独上任基金经理的情形偶尔会有,但绝对不多。”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而其中关于工作交接的一些描写,很像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我至今还记得这位师哥在和我做辞职交接工作的时候,他那忧郁痛苦的眼神……最后他说:‘兄弟这个活儿不好干的,有点缺德的。哎,你好自为之吧’!”是不是和《基金经理》这类小说很像?

公募60%仓位限制坑人?

五年基金经理生涯,让这个“忏悔者”深刻发现,“公募股票型基金持仓比例不得低于60%”这一规定是个大陷阱。“所有股票型公募基金的交易下单的后台系统上都被中国证监会安装了限制软件。基金持仓仓位若低于60%时,基金经理我想抛单减持时,证监会的软件就给你锁死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市下跌,看着我的客户基金投资者的净值损失……我无能为力,毫无办法!”“忏悔者”如是说。

虽然“忏悔者”抨击60%仓位限制,但他自己又给这个规定找了很多辩护理由。如证监会认为基金有持仓比例的控制,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不会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如有些基民认为,买公募股票基金,就是想让专家帮助投资股票的,如果基金经理不买股票,空着仓还不如存银行吃利息呢,等等。

对于股票型基金60%仓位的限制,业内一直存在争议。“任何一条政策限制都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如果不满意股基60%的仓位限制,投资者可以选择灵活配置基金,股票仓位限制更低。”而根据这三年对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业绩对比,毫无仓位限制的私募基金并未因为仓位自由而体现出更高的投资水平和收益水平。

投资中小盘股票是联合坐庄?

除了60%的仓位限制,这名“忏悔者”还对现在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进行了抨击。他发现公募基金同行联合起来利用资金优势炒作小盘股(中小板、创业板),达到联合资金控盘程度,大家推高股票价格。

“这样可以保证公募基金的市值保持较好业绩,这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提取更高的基金管理费,基金经理的工资奖金高,业绩排名高,表面上看似乎大家都好。但是,近一百倍的市盈率有可持续性吗?一旦有某个基金想高位兑现股票呢?私密联盟就会被打破,过去年代控盘庄股的暴跌就是他们未来的下场!”

实际上,从基金公布的二季度报告来看,基金经理对成长股的偏好也是经过市场教育之后逐渐形成的。从最近两年来看,经济增速下降,市值巨大的蓝筹股缺乏系统性机会,而不少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却因为在细分领域的突破,业绩持续增长。以创业板指数为例,截至昨日已经收报1203点,创出历史新高。从2012年12月4日的584最低点算起,创业板指数涨幅已达到106%。

“不能说买小盘股就不是价值投资,这是对价值投资的机械理解。经过这几年中国股市的教育,基金业内已经很少有人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了。从这一点来看,这篇忏悔书有臆造之嫌。”一位金融人士看了《忏悔书》后在微博评论道。

观点

外行的想象?

对于这篇几千字的忏悔文,业内普遍认为是有人冒用基金经理之名的臆造之作,理由之一是爆料不猛,且没有瞄准基金业问题的靶心。“公募基金之乱绝不是60%仓位限制,内幕交易、违规炒股这些东西哪个不比60%仓位限制火爆,真心忏悔绝不会是说这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文中大量白话,几乎没有出现专业术语,这看起来也不像有十年从业经验的投资人的说话习惯。业内不少人看完这封控诉信,大都评论“呵呵”两字,一半是觉得此信是外行人揣测基金经理想法,借基金经理之名为中小投资者出口气。另一半可能觉得,“忏悔者”完全讲的不在点上,属于典型的内行人看笑话,外行人看不懂的水准。记者 范辉

相关新闻:

标签:基金经理 杜撰 仓位限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