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包林:大卫 霍克尼的裸眼看世界


来源:艺术中国

原来陈丹青的一位女博士生曾晓航的博士论文就是以霍克尼为例,研究至毕卡索以来,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霍克尼因此兴趣大作,决心一探究竟,为此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搜寻证据,这就是凹面镜的使用。

原标题:包林:大卫霍克尼的裸眼看世界

霍克尼是我一直关注的英国画家,据说弗洛伊德去世后,他就成为了英国的国宝,这应验了清华体育教授马约翰的话:谁活得越久,谁就是大师。

原来陈丹青的一位女博士生曾晓航的博士论文就是以霍克尼为例,研究至毕卡索以来,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她的博士后研究和去英国研修,都是以霍克尼早期和中期的艺术成果为考察对象,我对她的工作是赞许的,因为现当代绘画与其它装置、行为和影像艺术不同,无论绘画如何变,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某种历史的内在逻辑,一种绘画语言的上下文关系,这对我们的绘画教学,对任何一位从事绘画的人,都是有帮助的。

大卫霍克尼在他约克郡的工作室

但我更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卫霍克尼。那一年,他67岁。在24米长的墙上,他构建了自己考察美术史的特殊方法,将所有从1400年到1850年四百多年间西方美术史中的人物造像一一打印贴在墙上,从中发现了西方美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怪异的现象:在1420年间弗兰德斯地区的画家突然画出了具有高超写实技巧的人物肖像,这些肖像无论从明暗对比到质感表现都显得精美绝伦,堪比19世纪上半叶的安格尔,搞得当年文艺复兴发源地威尼斯的画家们都要通过暗访的手段来探窥那些突然产生的神秘手法。

霍克尼因此兴趣大作,决心一探究竟,为此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搜寻证据,这就是凹面镜的使用。以凡艾克为例,那时的绘画与磨镜的手艺同属镜业工会,且上好的镜片属贵族和教会所有,凡艾克利用这一利器画了《艾尔贝特》红衣主教,一幅素描,一幅油画,当霍克尼用电脑将这两幅画输入比对时,奇迹发生了,竟然轮廓可以重合,造型几乎一样!这在裸眼写生的经验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后来,通过对凹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局限,霍克尼也指出了那些超出了西方人体黄金比的人物造像,如委拉斯贵支、夏尔丹等画家的人物造像都出现了比例失调,有使用透镜因不断对焦而产生的畸变现象,特别是卡拉瓦乔、哈尔斯的众多“左撇子”系列,更是证明了西方艺术家在偷偷摸摸使用镜像来画画的事实,且在这些艺术家的遗作中,你见过他们画过素描吗?

大卫霍克尼作品

其实霍克尼不是在揭秘,而是要揭示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也由此证明了焦点透视与摄影术的发明密切相关,这种看世界的方式是固定的,自我的,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观看方式!

反观我们自身的观看方式,是的,天朝的传统会如此的不同,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影响着一千多年的中国文人画发展,只不过后来人一心只求“中得心源”而渐渐放弃了“外师造化”,最后在“芥子园画谱”这种符号化、概念化的基础上变成了纯粹的笔墨游戏,这也是为什么清晚期的中国绘画被康有为、陈独秀等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原因。

西方的绘画在达盖尔的化学显影术产生之前行使着记录、再现形象的基本功能,摄影的技术可溯自针孔成像,这个原理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墨子发现过,到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更是有详细记述,但为何就没有成为文人士大夫们观看世界的工具呢?

大卫霍克尼作品

霍克尼还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成百上千幅照片,用不同焦距拍摄的一条公路,然后自行拼合成一幅作品《梨花高速公路》,我们看到,不在同一视点上的这些对象:指示牌、烟盒、灌木丛、都被霍克尼主观地拼合在一起,但在我看来,虽不符合透视法,但却是一幅具象的的作品,霍克尼用机械的方法来打散构成印象性的风景,也间接印证了中国古人观看世界的独有方式。

为此,从2004年起,这个老头放弃了相机,开始“裸眼”看世界,写生的尺幅画得越来越大,一年四季都写生那几颗约克郡的大树,也让老头越来越年轻,从当初的波普画家转向研究大风景的画家,超越了后现代的观念和复制,霍克尼为当代绘画中的仅此一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霍克尼 裸眼 外师造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