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的作伪与鉴别
2015年02月06日 15:49
来源:中国书画报
王襄篆书七言联虚云行书《心经》 人心不古,珷玞充玉。观时代风貌——辨伪方法之一 时代风貌是书家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共同特性。作伪者大多以名书家作为造假对象,而名书家无不功力深厚,伪作即便在“风格”上达到了乱真,但“功力”上还是无法达到乱真。
民国书法的作伪
民国书法的作伪手段主要有:
1.生造。即大体摹仿某一书家的书风,直接写就,再落上这一书家的款识,钤上这一书家的印鉴。书写内容多为古人现成的诗句、联语。笔者在一些店铺里经常见到这类假货,价格一般较为低廉。有的成批出售,也有的拿到拍卖公司拍卖。
2.勾描。这是书法作伪的老办法,也叫“摹”,即按出版物或图录中某一书法作品的样子,先勾画出每个字的轮廓,再往墨线里填墨,乍看与真迹并无两样,但无灵气。现今作伪者大都采用幻灯投影,即先把真迹照成幻灯片,再投射在纸上,按投射影像进行细描。也有以原作的印刷品为底本,用扫描仪扫图,通过电脑将原彩图调整成黑白线描稿,以大型喷绘机制出所需规格的白描稿,再用工程复印机将白描稿晒印在熟宣上以便落墨。
3.照临。由善写者按照书法原迹进行临摹,它的特点是不受拘束,笔墨气韵较贯通。照临的书件有的与原迹大小相当,有的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我有一副张伯驹先生写给我的嵌名联:“用舍行藏严出处,秀姿英发镇风流。”此联曾刊于某出版物。在一次拍卖会上,我见到一副对联,其字竟与此联完全相同,只是尺幅大了,显然作伪者是按那出版物上的对联临摹的,因为出版物上没标尺寸,才出现了这样的“漏洞”。
4.作旧。将新纸绢做成“旧纸绢”,用来造民国书法的假,主要有染旧、熏旧、挂旧等。染旧一般是先将纸绢染成旧色基调,再进行局部加工。熏旧是指烟熏火燎或油污熏制。有时为了使作品散发出古旧的书香气息,作伪者还将赝品置于放了樟脑丸的箱中。挂旧,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多挂在油烟大的地方或经过风吹、日晒、尘积,使之褪去原有色泽,变黑变黄。
5.套装。旧时一些书画本是原装老裱,作伪者将上面的画心取下,请装裱高手将伪品替换进去。这种“老套子”很容易蒙骗人。我曾在一次拍卖会上买回一件刘春霖的书法立轴,只看是原装老裱,取回家仔细看才发现刘的字是高仿的,是用“老套子”冒充的“原装裱”。
6.克隆。以前有用水印、宣纸挂历的单页冒充真品原作的,现多为电脑复制品。这种复制品看起来与真迹如出一辙,但在神韵上与真迹有较大距离。
此外,还有后添款、揭二层等伎俩,不再一一赘述。
观时代风貌——辨伪方法之一
时代风貌是书家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共同特性。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明书尚势,清书尚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这一个时代不可能有那一个时代的风貌。
共同性是一个时代的概括或缩影。民国的书法艺术有民国时期的“共同性”。如前所述,民国书家有宗帖学者,宗碑学者,也有“经学”书法、“画学”书法,这就有别于明、清。即使各有所宗,却也能透露那一时代的总体面貌。比如有人学二王,但他的书风所体认的也不完全是晋书的尚韵;有人学清人邓石如,也是经过变化而富有20世纪时代特点的篆隶。而今人学二王、邓石如的又与民国时学二王、邓石如的书风并不一样。
民国书法,不管出于何人,总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民国的,这种感觉只能在长期的接触、观察、领悟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有人仿民国的字却总也写不出民国时期的那种风貌,这是因为今天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乃至书写工具等与民国时期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其一,民国书家不管大小名头,大都书法功底深厚,而且其书各有所宗,或胎息汉魏,或取法二王;今人心情浮躁,多未在书法上下过苦功,纵然仿得再像,也体现不出民国书家的味道,更展示不出他们那扎实的功力。
其二,民国书家均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从书写上也能看出他们的精神世界;今人所处环境与旧时大不相同,无论如何心追手摹也难以写出他们内在的气质和书法的行气。
其三,民国人写字不仅有其特定的习惯和风范,而且某些字的写法也与今天不同,如习惯用通假字或根据《说文解字》写出与今日写法完全不同的字;现今极少有人掌握这些,往往在个别字上露出马脚。
由此可见,辨别民国书法真伪首要一点是看它的时代特点,把握其内在的东西。面对一件名为民国书法却又与那个时代的风貌不相符合、字里行间露出现代人气息的作品,这东西肯定是一件仿品。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