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拿什么来继续爱你
2015年01月27日 15:00
来源:艺术中国
我对于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保持的观点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无指向性的时间泛指,而是具有明确时间意义的固定创作阶段。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近几年艺术创作环境的转变,已经使得过去我们所习惯性认为的“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明显的割裂。
原标题:当代艺术:拿什么来继续爱你
我对于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保持的观点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无指向性的时间泛指,而是具有明确时间意义的固定创作阶段。
这有些类似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诸多主义,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些有着相对时间界限的艺术思潮。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说是上世纪中国艺术创作诸多形式中的一类,由其特殊性所引发的关注也远超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比如“乡土”、“伤痕”甚至是“厦门达达”等等。或许,有观点会认为,这些所谓的各种艺术思潮都应该统一到当代艺术的范畴当中,但如果按照严谨的学术界定,这样笼统的分析是不恰当的。
“85新潮美术”所反映出的艺术现象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集体性的现象型表达,一直到“89现代艺术大展”以及在此之后的各种分支以及主义,都可以纳入到当代艺术当中,比如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主义等等。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005年之前非主流创作形态中的主流。
如果在今天的艺术大环境之下,有人站出来告诉你,他是老“85”,那么,他想告诉你的最直接信息不是在炫耀其资历老,而是在告诉你,我的艺术创作跟现在的“ 当代艺术”不同。
以这样的学术界定来看待当前艺术市场当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如下几种情况:第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化正在逐渐被淡化。虽然市场当中出现了很多与之同期的艺术作品,但这些作品是否都可以被称为“当代艺术”,或者能够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和今天所传达的艺术观念的一致性?显然难以满足。第二,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正在趋于平淡。与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存在直接关系的就是价格的下跌,在2008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曾经面临的市场问题到目前依旧存在,除了几位有着海外收藏背景的艺术家的作品偶尔能在香港市场看到之外,在内地多数拍卖公司的拍品名单当中,如方力均、张晓刚、岳敏君这些曾经的市场标王级的艺术家拍品,已经很难再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到了当前市场难以继续接盘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学术界的研究已经随着市场兴趣点的转变发生了转移。更为关注年轻艺术家和新兴艺术样式固然是好事,但单纯追求事物的新奇而忽略了对于学术体系当中基础性研究的积淀,任何新的事物都将如无根之木,时不久矣。
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近几年艺术创作环境的转变,已经使得过去我们所习惯性认为的“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明显的割裂。如果说,过去的当代艺术更为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对撞、个人意志与整体社会形态间分歧后的冲突,那么,如今的当代艺术则更为强调艺术的主观性,即艺术与个体的关系。年轻艺术家更习惯将艺术看成是自身与社会之间发生关系的桥梁,用艺术传递的也是这种极其个人化的观念。
如此两种不同内在的艺术形式却能够被并置于一种艺术概念之下,当代艺术还真是无所不能。但长此以往,中国当代艺术还是那个我们曾经推崇备至的当代艺术吗?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