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 当代艺术孤独远行
2015年01月12日 15:12
来源:艺术中国
日前,艺术家杨烨在上海东昌电影院艺术计划现场,邀请了一百多位艺术家参与行为艺术“今天不说话”,批评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脱离社会、大众,成为少数人自圆其说的艺术。说到底,要改变的是大众对待当代艺术的态度,而不是艺术家必须去做迎合当下老百姓审美标准的东西。
原标题:曲高和寡 当代艺术孤独远行
日前,艺术家杨烨在上海东昌电影院艺术计划现场,邀请了一百多位艺术家参与行为艺术“今天不说话”,批评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脱离社会、大众,成为少数人自圆其说的艺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脱节?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应该和观众风雨同舟?围绕这些问题,三位艺术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策展人应激发公众对未知事物的兴趣
艺术的出发点肯定是希望跟更多的人产生互动,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一样。不过,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点疏离大众,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策展人从真正意义上去努力消除这种屏障,激发起公众对未知事物的兴趣。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已经相当不错了,甚至有些作品完全可以与世界接轨。但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为什么仍然存在距离呢?原因在于:一方面,当代艺术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带有文化使命感的探索,常常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而公众在观看或者思考的时候,习惯于把过去的知识、视觉经验作为理解的背景,这必然与当代艺术展的前瞻性产生背离,在认识上感到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人们有一个天然的属性,就是比较容易从自身经验出发,趋同地去认识大家都认识的东西,也比较容易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寻找对应,对陌生的东西产生警惕、怀疑乃至保持距离,当代艺术的“莫名其妙”也就难以获得人们的青睐。
但不管怎么讲,观众的数量仍然是衡量一个展览是否有意义的标准。有时主办方会跟我说,展览邀请的人太多了,恐怕开幕时坐不下。我则始终表示,无论能否坐得下,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到现场来。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看到美术馆、艺术空间在策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努力去消弭当代艺术和大众之间的鸿沟的。一位负责任的策展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公共空间里建立一种平等关系,让观众面对作品时感觉到进入了一个能够展开交流的语境,而不是被抛掷到了一个精神的沙漠里。因此,策展人要解决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艺术家的作品与一个城市、一种区域文化产生有机联系,并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让大众逐步进入到作品中,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或与之产生碰撞。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俞可
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太浅薄
当代艺术的属性决定了它要直面社会舆论,无论人们反对还是支持,甚至是痛恨、咒骂,都很正常,其意义常常就是在讨论和质疑当中产生的。而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不能说是远离了社会、大众,而是大众对艺术的理解还太浅薄。这当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一、中国的美学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拒绝当代艺术的,别说普罗大众,就是美院的学生也未必了解当代艺术,导致观众与当代艺术之间有着厚厚的隔膜,甚至是鸿沟;
二、中国的传统习惯问题。中国人一向都比较墨守成规,不太愿意接受那些没见过的、有创新思想的东西。在艺术上,表现为大家都乐意看琴、棋、书、画,因为对其有了解,能够产生亲近感,而对异类的、匪夷所思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三、当代艺术自身的问题。当代艺术不是“艺术宠物”, 而是一种思想,甚或是一只小刺猬,有点扎眼、扎手。其研究的课题,本身不是为了讨大众喜欢,而是艺术家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观点,可能是批评社会的,也可能是对社会某些方面的理解。
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特别是审美教育上的缺位,使得很多人并不清楚当代艺术的多种形式,在国际上其实很普及了,公众只有深入去了解它,反过来才能判别什么是好的当代艺术作品。
其实,当代艺术在很多国家都是小众游戏,但为何一些西方当代艺术家在社会上能够取得巨大的影响力?譬如泰特美术馆做的杰夫·昆斯个展、达明·赫斯特个展,参观人数达到数百万。因为西方公众对当代艺术的包容度很高,接受力很强。像杰夫·昆斯、达明安·赫斯特已非通常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家了,他们的艺术已经逐步转化为当地的主流文化;而中国当代艺术要实现这种转换,哪怕艺术家奋斗一二十年,也几乎不可能,还是处于边缘地带。
前沿实验艺术无须迎合大众
当代艺术是很复杂的,可分为不同层次、类型,没有办法用一个概念去笼而统之:一些很前沿的实验性艺术,是为人类探索一种艺术的经验,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它没有义务去接地气、亲近大众。
这就像是高新科技研究人员一样,没必要去关注你家里的冰箱、洗衣机应该怎么修,电脑、电视应该怎么用,他只需认真地去做一些人类最前沿的课题,并不期待大众的理解。当然,也有一些艺术家更关注公众话题和社会问题,那他的创作就需要跟大众更紧密地结合。这其实都是艺术家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因此,所谓的批评当代艺术远离大众,在我看来是比较无聊的。
至于当代艺术展人流量稀少的问题,原因在于当下我们整个社会的审美教育还很落后,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审美教育,不像欧美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们就经常被老师领进美术馆,看各种各样的展览。由于老师本身就具备相当的审美素养,能够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方式来讲述艺术问题,如此日复一日地熏陶,大家的鉴赏能力自然就养成了。而中国的大众,基本还处于审美缺失的状态。因此,与其说当代艺术家们搞创作、办展览是“自娱自乐”,毋宁说是艺术家们在做着孤独的探索。观众审美素质不够,不愿意看展览,那是艺术家没有办法的事。让人高兴的是,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年轻人、白领阶层已经比较乐意去接触当代艺术展了,画廊、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也都在努力吸引人们的注意。虽然培养观众的过程会比较漫长,但还是要尽力去做。说到底,要改变的是大众对待当代艺术的态度,而不是艺术家必须去做迎合当下老百姓审美标准的东西。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