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拿什么拯救你,圆明园石刻?


来源:中国旅游报

天坛公园收集的散落石刻  位于京西的圆明园,遗留下的每一件石刻,都在见证那段引人仰天长啸的历史。据文物科相关负责人陈辉介绍,圆明园遗址的石质文物收藏丰富,目前文物科登记的有一定价值的石质文物有970件,其中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39件、参考品121件。

让遗址文保闪耀“智慧之光”

就众多网民热议的“圆明园散落石刻”话题,记者采访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及文物科负责人。据介绍,该景区已经高度重视散落石质文物的保护。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开始借助高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的理念和实践上做到积极探索、逐步深化。

据李向阳介绍,为有效保护园内现存的石质文物,管理处文物科已经建立、保存“现状档案”,由相关部门每月甚至每日对遗址内的石质文物进行认真核对、清点,并做好记录。与此同时,积极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文物安全管理,保证园内石质文物免遭毁损。

据文物科相关负责人陈辉介绍,圆明园遗址的石质文物收藏丰富,目前文物科登记的有一定价值的石质文物有970件,其中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39件、参考品121件。这些雕刻精美的石质文物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圆明园的石质文物大部分为露天存放,主要集中在西洋楼和方壶胜境、海岳开襟、狮子林等遗址,小部分为室内和半室内收藏,主要集中在展览馆、三园交界展室和管理处库房。陈辉认为,露天石刻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水准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敬业精神,稍有疏忽便出现问题,譬如,植物伤害:包括树木、杂草生长于石质文物裂隙之中,通过生长根劈等作用导致石质文物开裂。植物根系对石质文物产生挤压。微生物伤害:包括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等微生物菌群在石质文物表面及其裂隙中繁衍生长,掩盖石刻精美纹饰,导致石质文物表面变色及表层风化现象。机械裂隙:包括因外力扰动、石材自身构造等引起的石质文物开裂现象。这类裂隙多深入石材内部,严重时会威胁到文物的整体稳定,裂隙贯穿会导致文物整体断裂与局部脱落。

陈辉认为,保护园内石质文物应注重以下步骤:进一步改善石质文物收藏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妥善使用防护材料对石质文物表面进行处理;定期调查和维护。记者在采访中获知,眼下,文物科已将遗址公园内乾隆御笔“狮子林”刻石、乾隆御笔“长青洲”刻石等珍贵的石质文物罩上了透明的保护罩。在石质文物比较集中的展区,搭建了文物保护棚,以避免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变化对石质文物所造成的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提示牌等方式对游客进行“爱护文物”的积极引导,在大水法、海晏堂等石质文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围栏。在不影响游客参观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个别人攀爬、刻划石质文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内已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有效的文物保护、生动形象的展览,包括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对圆明园严重风化、结构失稳的石构件及夯土台基保护和修复技术方面作深度研究,与清华大学、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合作,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到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复原连同保护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文物保护方案,实现多角度虚拟再现文物遗址原貌。

李向阳告诉记者,不管文物在哪里发现,圆明园管理者都希望这些文物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也希望流散在各处的文物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回到圆明园。园方会根据文物的特点,放在园内合适的地点进行保护和展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参考品 虚拟再现 南朝陵墓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