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盘点2013年全球最贵的艺术品


来源:人民网

2013年11月13日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银色车祸》以1.05445亿美元易主,打破了这位波普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位列亿元俱乐部的第九位。2013年11月6日,纽约苏富比举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拍,贾柯梅蒂的作品《细长头像》(Grandetête mince ),以5000.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5.

5. 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第19号》

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第19号》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28-1956.8.11)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画家以及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ism)运动的主要力量。杰克逊·波洛克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人。以巨幅的“滴色”画而获殊荣。他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释为绘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录了他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

2013年5月15日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晚间拍卖会上,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第19号》以5836.37万美元成交。这幅名为《第19号》(Number 19, 1948年)的作品创作于艺术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1947年至1950年期间,被称为“1947年至1950年全面改革美术绘画并重塑20世纪艺术史的三年传奇岁月的艺术成果”。这一时期波洛克的作品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绘画并重塑了20世纪的艺术史。在这幅作品中,波洛克使用了银色、黑色和白色,并以充满活力的红色和绿色点缀其间,创造出了一副闪闪发光的画面,展示了一副复杂、稠密、充满动态感和活力感的抽象画面——完美地展现了艺术家对于将瓷漆浇注和滴灌到未涂底漆的平面上这一全新的创作技法的炉火纯青的运用。在所有著名的滴画作品中,这幅作品无疑是最迷人和成功的作品之一。

6.

6.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可口可乐(3)》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可口可乐(3)》

2013年11月12日,在佳士得拍卖行举办“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可口可乐(3)》以5728.5万美元的价格拍出。安迪·沃霍尔手绘的这幅高约6英尺的《可口可乐(3)》创作于1962年,与其后期创作的丝网版画风格不同。1961年到1962年期间,安迪·沃霍尔共创作了4幅“可乐瓶”画作,此次拍卖的《可乐瓶(3)》是其中之一。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图案简洁明朗,带有一种干净的、几何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logo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此次亮相佳士得的《可口可乐(3)》是由穆格拉比家族委托上拍的。1995年,穆格拉比家族从亿万富翁Si Newhouse手中将该画买下。2010年,沃霍尔的《可口可乐(4)》在苏富比拍卖行以354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买家是对冲基金经理史蒂芬A·科恩。

7.

7. 美国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戴花帽的女人》

美国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戴花帽的女人》

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97),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利希滕斯坦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漫画和广告风格结合的绘画,借用当时大众文化与媒体的意象,用标志性色调和标志性大圆点(Benday dots)的手法来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利希滕斯坦曾经说:“我试着利用一个俗滥的主题,再重新组织它的形式,使它变得不朽。这两者的差别也许不大,但却极其重要。”利希滕斯坦1923年10月出生于纽约,1949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硕士。先后在该大学(至1951年)、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分院(1957~1960年)、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拉特格斯大学格拉斯学院(1960~1963年)任教。从1951年起从事波普艺术,也曾染指抽象表现主义,但没有成功,遂从通俗题材中寻求出路。

2013年5月15日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晚间拍卖期间,利希滕斯坦于1963年创作的《戴花帽的女子》以5612.375万美元成交。《戴花帽的女子》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早期阶段的典范之作。在该作品中,利希滕斯坦以革新的波普语言将毕加索1949—1950年间创作的多拉·玛尔情人的肖像画进行了重新诠释。该作品创作于1963年,当时的利希滕斯坦正忙于其最深入的流行图像研究。在1962-1963年之间,利希滕斯坦基于毕加索的肖像画创作了四幅画作。当前提到的这一幅,是根据那幅毕加索情人肖像画原作的所有者送给利希滕斯坦的一张明信片而创作的。它的主题是毕加索在二战期间认识的情人多拉·玛尔(Dora Maar),她的画像常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混乱,以及毕加索自己反复无常的情感变化。多拉·玛尔肖像画以它们那奔放的色彩、扭曲的形式和在其容貌上表现出的明显焦虑感而著称。像利希滕斯坦从连环漫画中得到灵感创作的画作中哭泣的少女一样,多拉经常被描绘成悲伤的样子。

8.

8. 瑞士雕塑家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细长头像》

瑞士雕塑家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细长头像》

阿尔伯托·贾柯梅蒂(AlbertoGiacometti,1901.10.10-1966.1.11),出生在一个以印象画风为主的艺术环境中,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位有成就的印象派画家。但印象画法始终没有成为他艺术生涯中主要的影响力。对他来说,最具影响力的摄取方法,可有两种: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其中立体主义的作品,诸如《汤匙女人》、《恋人》等。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诸如《喉咙被切掉的女人》,尤其是《看不见的物体》等,都是当时的杰作。

2013年11月6日,纽约苏富比举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拍,贾柯梅蒂的作品《细长头像》(Grandetête mince ),以5000.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幅作品是贾柯梅蒂1954年为他哥哥所作的青铜作品。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部门主管Conor Jordan介绍说:“贾柯梅蒂为他哥哥所做的所有雕像中,没有一件能和布罗迪收藏的这件媲美,刚强与脆弱同在,宽广与张力并存,这对任何一位20世纪雕塑收藏者来说都难以抗拒。”贾柯梅蒂的作品细小、单薄,深刻地反映了普遍存在人们心中的孤独与虚无,被誉为艺术界的萨特。2010年2月,贾科梅蒂那件与真人大小相等的青铜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在伦敦苏富比以1.043亿美元成交,成为继毕加索之后,单件作品成交超过一亿美元的艺术家。

9.

9. 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瘾君子》

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瘾君子》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是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巴斯奎特的涂鸦作品经常把各种符号、文字放到画面上,看起来像即兴创作的作品,但是他作为生活在白人世界的黑人艺术家,在这些涂鸦绘画和文字的背后是他的冷静思考,表达了某种神秘性,好像在传达一种宗教感和无处不在的政治,但同时也缺少直接指向性,观众可以感受到他生活中的矛盾心理。要说巴斯基亚的作品充满愤怒,那是因为没有看见其背后的美学思想。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由于受到他早年涂鸦生涯的影响,仅仅只用文字来填满整块画布。巴斯奎特用这种密集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字的不断重复使用来阐述他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达到一种混合的功能。他的作品包含各种不同的表现媒介,如绘画,素描,拼贴画以及印刷品。在2013年5月15日纽约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的作品《瘾君子》(Dustheads)拍得4884.375万美元,打破艺术家的世界拍卖纪录。巴斯奎特的这幅《瘾君子》创作于1982年,作品尺幅高达7英尺。作品名“Dustheads”是美国的俚语,曾用于指那些沉迷于迷幻药的吸毒者。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奎特正是于1988年死于过量服用海洛因,年仅28岁。仅仅活了28岁的巴斯奎特是20世纪最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他自小是个喜欢涂鸦的街头创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跨入主流艺术界。巴斯奎特短暂的10年创作生涯里,共有上千幅绘画作品、2500多幅纸本和素描作品。他的作品广泛使用文字和拼贴技法,例如其中一张作品上有英文“中国人”、“香港”、“上海”等词,与一些想像的图像组合成一件作品。还有些图画是直接画在牛皮稿纸上,还有的沾有咖啡汁、墨水和脚印,如今则完好保存在玻璃后面,成为欧美藏家追捧的艺术品。

10.

10. 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的《无题第11号》

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的《无题第11号》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生于俄国,十岁时移居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有艺评者认为他运用大量纯净的色彩表达无形的思想,作品总蕴含着一种或淡或浓的沉郁,营造出或朴素或诗意,以至充满戏剧性的气氛和效果。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严格说来,1990年代之后马克·罗斯科的大师地位才逐步确立,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2013年11月12日,在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晚间拍卖中,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创作于1957年的作品《无题No.11》以4608.5万美元拍出。马克·罗斯科无疑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1947年到1949年,罗斯科与克利夫特·斯蒂尔(Clyfford Still)在加利福尼亚美术学校授课。从那时起,他就全面转向了抽象风格,作品中完全没有任何具象形象。从罗斯科的成熟期开始,他就绘制名为“无题”的作品,全面转向了抽象风格,作品中完全没有任何具象形象。他在其中使用的色调比生涯早期要昏暗、阴沉。(马怡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艺术家 1950年 Lucian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