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4年毕业生遭遇更难就业季 招聘方设门槛


来源:齐鲁网

原标题:2014年毕业生遭遇更难就业季 求职供需矛盾继续加剧 齐鲁网12月27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早安山东》栏目报道压下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开始了,2013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

原标题:2014年毕业生遭遇更难就业季 求职供需矛盾继续加剧

齐鲁网12月27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早安山东》栏目报道压下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开始了,2013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人,比去年多出约27万人,被媒体戏称为“更难”就业季。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毕业生们该如何应对?

招聘方频设门槛

山东工商学院应届大学生鲁童琳最近几次的面试让她倍感失落。

山东工商学院应届大学生鲁童琳:“先去了第一家,还没进门呢,那个人就直接跟我说,女生你就不用过来浪费时间了,后来第二家吧也是,虽然参与了面试,他就一直问我,出差什么的放不方便。”

就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笑萌,两年前,她从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两年后,当她再次面对就业这一关,却发现很多事情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中国人民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李笑萌:“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想的就是我一定要考研,在自己的学历上补一笔。”

家乡在河北的李笑萌希望能在北京找到工作,安家落户,因此专业对口又能解决户口的工作是她心目中最完美的结果。像李笑萌一样带着高求职期待,进入招聘市场的应届生不在少数,然而目前就业市场的高度竞争,已经让招聘方可以随意的设置种种门槛,性比限制、名校限制,比如只招收211和985院校的毕业生; “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只限本地户口”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而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不久前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将减少7.3%。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近期不断有国外高校同行前来询问就业服务事宜,反映出不少海外留学生准备明年回国就业,这可能为国内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竞争。”

“挤破头”落户一线

今年“国考”持续升温,报考人数超过了112万,加上海外求学者归国,毕业人数刷新历史,2014年届毕业生的就业之路似乎变得更加迷茫。面对冰冷的数字,是“挤破头”落户一线城市,还是到二三线城市寻找合适机遇,成为站在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的第一个难题。

2012年,家在山东济宁的贾宝印,在同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本打算毕业后留在上海,去年毕业找工作时,长春市委组织部提出给予博士选调生主任科员待遇,一次性3万元的安家费,以及提供3年的免费住房优厚待遇。是留在大城市上海,还是选择待遇相对稳定的基层,贾宝印感到左右为难。

除了薪资待遇,贾宝印其实更看重这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性。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市正处在改革发展创新阶段,投入大量城市建设,这正是他所学专业的用武之地。

对比一线城市里为买房买车发愁的同学,贾宝印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足。今年,他们这批选调生,被列入后备干部库。贾宝印认为,很多二三线城市,其实更需要高素质人才,对于毕业生来说,不一味追求大都市的工作机会,才是双赢的结果。

求职供需矛盾加剧

毕业生希望走出校园,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企业也希望可以将优秀的人才揽入麾下,而如何达到双方的完美对接,实际上也是最难就业季中,学生、企业和社会最头疼的问题。

专业调查机构的报告也显示,就业难,已经不是难在毕业生心态的不稳定,而是缺乏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现在的情况是,企业不知道从哪去找合适的人,大学生想找工作,也不知道哪些工作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内耗或者我们认为的困难。”

专家表示,国家经济形势政策是就业风向标,毕业生可以根据国家大策略的方向来寻求符合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的领域寻找工作。此外,专家还认为,客观理性的看待就业问题,这是每个毕业生踏上社会前必须做好的心理调适。

【编后】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节点。毕业了,刚开始求职,难,肯定是有的。找工作不容易,但也不是绝对“找不到工作”。如何帮助年轻学生走出这段如何帮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如何帮助企业对口推荐优秀人才?如何为就业营造积极的环境?这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毕业生 就业 企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