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市加快推进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


来源:滨州传媒网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10月15日,记者从全市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动员大会获悉,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惟一的沿海市,滨州在省规划中被赋予建成“圈内”重要出海通道的重任。我市将从规划、产业、基础设施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10月15日,记者从全市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动员大会获悉,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惟一的沿海市,滨州在省规划中被赋予建成“圈内”重要出海通道的重任。我市将从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城镇化、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加快与经济圈建设的对接,积极承接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迅速融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特别是要立足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我市在经济圈的功能定位。

 一个中心紧密圈层辐射圈层两条产业轴带

    >>>创新资源开发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经济圈产业转移首选之地

要打造经济圈产业转移首选之地。首先要创新资源开发,吸引产业转移。着眼建设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大力实施以盐碱涝洼地综合整治、滩涂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利用工程。突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按照“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共建高新产业”的思路,面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积极开展大协作、大配套,参与区域性产业链条的构建,精心打造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粮油果蔬、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过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体系。

要强化园区建设,支撑产业集群。要把园区作为产业对接、开放合作的主战场,修订完善支持各类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邹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开发区承载能力。

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在金融、人才、机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用创新的举措整合各种资源、集聚生产要素,为滨州融入省会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

 >>>推动农业特色化、科技化、产业化构筑滨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打造经济圈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方面,重点推动农业“三化”:一是农业特色化。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绿色畜禽业、生态渔业,积极培育粮棉、蔬菜、食用菌、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七大主导产业,加快构筑具有滨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农业科技化。加快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其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利用济南等圈内各市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农业开发合作。

三是农业产业化。坚持走规模化扩张、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路子,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和社会资本领办农业园区。

 >>>优先加快滨州港建设把滨州打造成经济圈便捷的出海通道

会议指出,我市是经济圈内惟一的沿海城市,有240公里的海岸线和沿海滩涂。滨州港是经济圈惟一的出海港口,济滨高速开通后,济南到滨州港不足200公里,是济南最近的出海通道。

要借助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把滨州打造成经济圈便捷的出海通道。优先加快滨州港建设。在近日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实现成功试通航的基础上,加快港口各项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集原油、液化、煤炭、原盐、集装箱、散杂货泊位于一体现代化地区性综合港口。

统筹推进铁路、公路建设。积极对接经济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二期、寿邹铁路、济滨城际铁路建设,打造“三纵两横”铁路框架;加快济滨高速、长深高速滨州至东青高速连接线、沿海高等级公路滨州段为主的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

  >>>加快高效生态休闲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

打造经济圈滨海生态休闲区。要突出舒适宜居,充分承接圈内人流、物流、信息流,推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中心城区建设围绕完善提升“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高层次建设“中海”、“黄河”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要坚持特色发展、产城融合,积极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休闲名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积极引进济南及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现代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经济圈 建设 滨州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