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全力打造滨州“黄蓝”两区强力引擎


来源:滨州传媒网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国家转移到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沿海港口为依托。从我国经济发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国家转移到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沿海港口为依托。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5大港口群体为我国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港兴市、城以港荣”成为近百年来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走势,建设现代化港口成为一个沿海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最高效便捷的通道。

建设滨州万吨港,打开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彻底改变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和历届党委、政府的夙愿,也是我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更高层次上谋求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从1969年东风港两个500吨级泊位于套尔河西岸开工建设,至1971年该港正式投产;自1991年7月原省计委批准在套尔河东西两岸兴建两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至1994年底建成主体工程;从1997年3月开工东西两条导流防沙堤拟建设万吨级码头,至1998年底项目建设搁浅;从2005年底新一轮滨州万吨港建设重新启动,至2010年4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从2012年7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建成试运营,至市委、市政府提出2013年10月滨州港实现正式开航运营,我市港口建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终于在攻坚克难、求索创新中即将迎来历史性胜利。

近年来,重大基础设施滞后、县域经济南强北弱已成为制约滨州发展的一大瓶颈。滨州港作为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创性工程,肩负着滨州“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和实现北部沿海崛起龙头工程的重任。经过全市上下近年来的艰苦创业,克服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建设环境极其恶劣、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困难,滨州港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滨州港规划前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2010年12月,省政府经商交通运输部批准,滨州港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全面进入全国、全省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成为山东省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的重要一环,五年多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5亿元;历经近一年半时间编制、论证和申报,《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年)于2012年3月获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标志着滨州港规划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为未来20年滨州港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规划依据;滨州港防波堤、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小清河内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沿海港口及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项目储备。

——滨州港工程建设实现强势突破。滨州港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69亿元,滨州港一期工程七个项目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建成滨州港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结构预留5万吨级)、11公里引堤、17公里港区一级公路、5.86公里东防波堤、3.2公里南防波堤、1#锚地、滨州港运营管理调度中心等七项工程,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2013年3月,滨州港第二阶段建设序幕全面拉开,滨州港海港港区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结构预留10万吨级)、临港堆场及物流园区陆域形成工程等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7亿元。

——滨州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几年来抛填砂石料1800多万方、堤心吹填2000多万方,建成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新增宜港岸线28公里,初步搭建起亿吨大港的框架,为港界内9万亩可利用滩涂土地资源的有效深度开发和实施“地主港”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州港建管体制和发展方式实现创新突破。为根本破解滨州港资金瓶颈制约,充分发挥滨州港岸线、滩涂土地资源优势,探索引入在国际国内已成功运作的“地主港”模式,初步实现了滨州港从“体外输血”到“自身造血”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把“经营财政”与港口建设有机结合,在港口公共资源归政府所有的前提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的建设管理体制,将为滨州港后续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我市北部沿海崛起提供坚强的资金和组织管理保障。    

通讯员李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滨州 区强力引擎 两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