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俄罗斯富翁打造“阿凡达”计划 创造“永生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俄罗斯富翁打造“阿凡达”计划创造“永生人” “永生人”计划将“消除”人类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类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体耗尽之后的延长生命中,个人意识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躯壳中能够做出独立决策

俄罗斯富翁打造“阿凡达”计划创造“永生人”

“永生人”计划将“消除”人类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类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体耗尽之后的延长生命中,个人意识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躯壳中能够做出独立决策。

据美联社报道,俄罗斯32岁的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和一个俄罗斯顶尖科学家团队计划在2045年让人类得以“永生”。该计划通过创造人类的替身和人工大脑来“代替”人类生活,所以,由于与电影《阿凡达》中的这些蓝色巨人的创造原理相似,这一计划也被形象地称为“阿凡达”计划。

 创造阿凡达式替身

伊茨科夫正在开展的这一高端科研项目名为“2045首创”,目前社交网站脸谱网上已有2万多人表达对该项目感兴趣。日前,他对外透露了这一打造真实版永生人“阿凡达”计划的更多细节,并宣布将要上传自己的大脑信息至全息躯体,希望在2045年之前获得“永生”。

根据伊茨科夫的计划,他的团队将创造一种功能完善的、全息影像的人类替身,支配这一替身的是人工大脑。这个人工大脑里面有上传者自己的记忆、情感和全部的意识,甚至潜意识。也就是说,替身将代替那些希望永生,并且将自己大脑信息上传的人类继续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该计划完成的最后期限是2045年。

伊茨科夫认为,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意识相组合的人类进化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伊茨科夫证实称团队正在为实现这一“切合实际”的目标进行努力:“我们正在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分组讨论,与他们一起完成目标蓝图的具体设想,列出各种研究方案的时间表。”另外,有关人员在筹划全球会议,探讨推行该项目所需的技术。

 最终实现“永生”?

事实上,伊茨科夫的团队已经拟定出打造一个完整全息躯体的时间表,对外宣称将要在2015年把人类的意识上传到电脑中。对于这个时间表,伊茨科夫自己表示很乐观。

伊茨科夫的团队计划按照四个阶段和步骤完成“阿凡达”项目。第一个阶段是在10年之内,造出可以通过人脑遥控的机器人,这非常像电影《阿凡达》开头中的情景。第二个目标是为人类创造新的躯体,并给该躯体配一个可进行控制的人脑,这个人脑离开身体后仍能工作。接下来,伊茨科夫计划创造和真人大脑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脑”,以接受人类思维的上传,最后打造出一个通过全息躯体承载人类思维的“阿凡达”,不再受控于实体机器人。

虽然它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但由于纯属没有肉体的全息影像,所以理论上是一个“永生人”。

目前的技术停留在第一阶段

到目前为止,“永生人”计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俄罗斯科学家们已经按照伊茨科夫的模样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原型,它虽然具有基本人脸识别功能,会移动手臂,但还不会眨眼睛。

对于该计划的第一阶段的内容,美国军方发起过一项同类研究实验,已经能够使一只实验猴成功控制一副机械臂的运动。

日本机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也通过演示证明,他的机器人“双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构想的第一阶段。

“双子星”的面容几乎是石黑浩的复制品,可以点头、活动嘴唇和眼睛,内置扬声器,发出石黑浩的声音。美联社记者描述,“双子星”除姿态僵硬、双手展开方式奇特外,与人几乎无分别。坐在会场10排以后的观众,可能会误认为它是真人。

石黑浩说,他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双子星”给学生上课,用摄像头看学生。他曾在距教室两小时车程外的一处实验室中授课。他开玩笑说:“问题是,学院说,如果我用机器人授课,就不给我发工资。”

美联社报道,石黑浩赴会途中,把“双子星”最宝贵的部件、即头颅放在手提行李中携带,“双子星”的躯体放在托运行李内。

步骤

    伊茨科夫“永生人”计划的四个阶段:

第一步:2015年至2020年,通过人脑遥控机器人“化身”。

第二步:2020年至2025年,将人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科学家需要在机器人“化身”身上创造适合大脑生存的精确环境)。

第三步:2025年至2035年,造出“人造大脑”(机器人将拥有可储存主人个性与记忆的“人造大脑”)。

第四步:2035年至2045年,“虚拟人”问世(人的机器人形体也将被抛弃,成为全息影像版“虚拟人”,可以穿墙而过,所以理论上是一个“永生人”)。

 争议

    勇敢的梦想家,

    还是荒唐的试验者?

据《纽约时报》报道,大部分研究者并不看好将人类的大脑“上传”给电子人,并且对这一项目持怀疑的态度。当被记者问及“你是疯了吗?”时,伊茨科夫则解释称“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总是这样的”。

该报记者对伊茨科夫进行专访后形容,相比较于商人,伊茨科夫更像是一个“乌托邦”者。他认为,借助他的“阿凡达”们,可以终止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饥饿,因为一个机器需要的是维修而非食物,同时,这一计划将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平和”的、“意识”的时代,在他看来,这能够帮助人们停止生活的不安和恐惧。

所以,伊茨科夫认为自己事实上在拯救生命,例如,帮助身患残疾的人体验完整就是其中一项。他说:“这一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回答关于哲学上的‘存在’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大脑,什么是生命以及意识,什么是宇宙。”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在纽约召开的一次由神经学专家参与的会议上,伊茨科夫设计的时间表被大部分与会专家指出“太过野心勃勃以致不切实际”。

学者拉泽尔·普哈洛说,伊茨科夫的一些构想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欢永生,因为我认为,永生如死亡一般无趣。”

分析人士称,这一计划与“克隆人”等议题一样,都面临着伦理上的考验,因为届时世界上人的形态将分为两种,一种是切实存在的人,还有一种便是以光影和意识存在的人。这样两种形态人的存在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世界还有待讨论。另外,这种替身人终究还需要靠技术和能源来维持,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永生”也有待商榷。

伊茨科夫成立了全球未来会议组织来处理这一项目所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纽约时报》评论称,现在,人们就可以想象到未来对于这一项目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如果伊茨科夫成功了,历史会以“勇敢的梦想家”记住他;如果他失败了,“荒唐”一词肯定会出现在他的讣告中。

相关新闻:

标签:计划 阿凡 俄罗斯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