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油葵丰收 盐碱地变“油”田


来源:滨州传媒网

6月28日,山东省花生研究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赶赴柳堡镇常北村,为这里的油葵示范田“盐碱地适应性研究”进行了测产验收。贾维平说,油葵加花生“油-油”双高产项目的这一优势毋庸置疑,考量此项目的关键又落到亩产量这一点上。

资料图

原标题:油葵丰收 盐碱地变高产“油”田 龙大也用咱们无棣柳堡的油

□晚报记者高超张滨

通讯员 刘彦 高士东

盛夏七月,尽管天气炎热,可老百姓的心里却是凉滋滋的,在无棣县柳堡镇的田间地头,他们种植的油葵即将丰收。原本这里因环渤海而有名的盐碱地,如今被证明是可以让东北油葵实现高产的土壤。

6月28日,山东省花生研究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赶赴柳堡镇常北村,为这里的油葵示范田“盐碱地适应性研究”进行了测产验收。测评结果显示,亩产油葵约达205公斤。这个结果是示范田负责人郭文水所没想到的。

郭文水是常北村的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牵头推动土地流转,整合村里的耕地资源,成立合作社,带动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今年初,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与柳堡镇合作的环渤海盐碱地“油-油”双高产培植技术研究项目启动,郭文水闻讯后欣然加入,规划示范田60亩。

“省(花生)研究所既提供品种又帮助找机械。”郭文水说,加上柳堡镇政府的各项支持,示范园的油葵生根发芽、散枝开花。但是,从一开始直到油葵收获测产前夕,郭文水对示范田油葵的产量,实际上心里是没底的。

虽然当地早就有种植向日葵的历史,而且柳堡镇目前散户向日葵种植可达2000亩,但是东北油葵这一品种,对于郭文水等人来说并不熟悉,培植技术是“现学现用”。然而这也只是郭文水“心里没底”的理由之一。

让郭文水更为担忧的是,中低产的盐碱地能否适合油葵生长。这也是盐碱地‘油-油’双高产关键培植项目所要研究的课题。6月28日的测产评估,为这一课题出具了最有力的证据,同时,也让郭文水的心里有了底气。

“示范项目关键在于能让老百姓接受。”柳堡镇党委书记贾维平说,“老百姓为什么能接受这个事,是因为算一算账,可以看出明显增收。”

贾维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若种棉花,均产250公斤,按每公斤2元算,毛收入2000元左右,农户需从清明一直忙到秋末,甚至入冬,扣除期间的农资、劳动力成本,利润在800元至1200元;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目前来说,与种棉花相比,所得利润差不多,而投入的工时少。

贾维平说,油葵加花生“油-油”双高产项目的这一优势毋庸置疑,考量此项目的关键又落到亩产量这一点上。

专家验收组的报告书上写着:试验地面积60亩,采取机械播种方式种植,每亩实际密度为3209株,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点进行取样测产,每个点割取4个花盘进行籽粒称重,风干至恒重后,确认东北油葵亩产量约为205公斤。这个数字超过了200公斤的预期值。

那么,这里的油葵日后怎么外销呢?贾维平介绍,这是一个最早就得到解决的问题。油葵榨取的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且出油率高,经济价值高,市场上每公斤油葵价格可达4至5元。除了供应柳堡镇当地的小型榨油作坊外,示范田的油葵与下一季的花生在最初就敲定了归宿——龙大食品集团。“也可以说,目前外销不成问题。”

“向阳花木易为春”。柳堡镇这片示范田里葵花朵朵黄澄澄,绿野之中独享一份灿烂与热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农业部机械研究所刘敏基博士等多位专家表示,油葵培植的成功,是盐碱地‘油-油’双高产项目取得的关键的阶段性成果,作为高效生态农业探索的前沿,该项目将为环渤海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正如油葵的热烈灿烂,这片盐碱地有望成为这些油料作物的高产基地,变身“油”田,为农民增收“推波助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油葵 测产 播种方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