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古城关何以藏身于香山脚下


来源:北京晚报

眼下,正在香山公园举办的山花节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其实香山的很多古迹同样值得探寻。这座古建筑被俗称为“煤厂街城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至少在辽代,京西门头沟一带就有了煤炭开采。

原标题:古城关何以藏身于香山脚下

户力平

眼下,正在香山公园举办的山花节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其实香山的很多古迹同样值得探寻。比如,在碧云寺南侧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远望像是城楼,但两侧没有城墙,香山公园北门的检票处就设在城楼下。这座古建筑被俗称为“煤厂街城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至少在辽代,京西门头沟一带就有了煤炭开采。大约在明代,在香山的香炉峰北侧与天宝山之间的山谷里已出现了一条运送煤炭的山道,它往西通往门头沟的城子、龙泉、军庄等矿区,往东至碧云寺、北辛村等香山周边村落。门头沟的煤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这条山路运到碧云寺东南面的一大片空地上,最初的场地较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随着皇家园林及健锐营的修建逐渐扩大,其大部分煤炭为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及各旗营所用。尤其是冬季,用量很大,还有一少部分被销售到附近村落的大户人家,有的还被运至城里,由此在香山脚下形成一个较大的煤炭集散地。当时运送煤炭的主要工具是骆驼。

清代中期,香山脚下的这个煤场子还在,占地面积较大,从门头沟运到这里的煤炭堆得跟小山似的,有煤块儿,还有不少的煤末子。煤场子设有两米高的围墙,墙上写着“西山硬炭”或“乌金黑玉”等字样,用今天的话说,算是广告。每年秋后,也就是十月间,这里有不少人摇煤球,一到立冬前后,都会有人来此订购煤球儿,就连城里一些大买卖家和王府也到此买煤。人们多将这里叫成“煤厂子”,形成聚落后称“煤厂村”,而将村中的主街称为“煤厂街”。明代《帝京景物略》和清代《日下旧闻考》等北京史志文献对此都有记载。

为了对从门头沟和天宝山运往香山一带的煤炭收税,官府在这条运送煤炭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关卡,俗称城关,对过往的煤贩子按运送数量的多少收税。这处城关设在香炉峰与天宝山之间的山坳处,建有一座横跨山道的小城关,城门上方有一座汉白玉白塔,俗称“过街塔”,后来附会杨家将的故事,被叫成了“挂甲塔”。这个城关昼夜有人把守,凡是从门头沟运送过来的煤炭均在此交税。该城关一直保存到清末,但此时已不再有人在此收税了。解放初期因年久失修,这座城关已很破旧,“文革”被彻底毁坏。多年前,在此复建了一座城关,并在城关之上修建了一座小白塔,但其规模与早年间的相比差了许多。

明代,香炉峰的北侧天宝山下,也出现了煤炭开采,并由最初的几个小煤窑发展到数十座煤窑,而所开采出的煤炭,也多是用骆驼运到碧云寺东面的煤场子。为此朝廷又在碧云寺的山门前,也就是煤厂街的西口设置了一座城关。对来自天宝山脚下各煤窑的煤炭进行收税,但该城关的建筑规模要大于过街塔的城关。有关煤厂街城关修建的具体年代目前尚未查到确切记载,有的说是明末清初,有的说是乾隆年间,从目前保存下来的样子看,至少在200年以上。

这座城关坐北朝南,由两部分组成,下方是拱形门洞,上方有城楼,最初城楼上有三间官房,为收税官员暂住之所。东侧有马道(台阶),由此可登上城楼。城关南北两侧各有一块石刻匾额,北侧为“兜率真境”,南侧为“绀翠凌虚”,两侧还有一副石刻楹联,上联为“日临祗树浮金座”,下联为“香散天花绕法台”。这座城关也是昼夜有人把守,所有经过的煤贩子,均要在此缴税。

清末,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败,西郊园林的煤炭需求减少,香山古道驮运煤炭的骆驼也越来越少,这座城关之下也就不再见到人来人往的景象,在此收税的人也不见了踪迹。

如今,古老的城关依然矗立于香山脚下,除了城楼之上的三间官房消失之外,其整体建筑格局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由于年代久远,城关北侧“兜率真境”四个字已几近消失,石刻楹联也严重风化,字迹已变得模糊不清。但它仍是香山脚下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建筑,也是香山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城关 煤厂街 天宝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