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北海经开区开发的战场全面拉开
2015年02月03日 11:46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邱芹
2014年12月6日,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山东创新北海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的高强轻质铝合金建材车间内,第一颗铝锭慢慢走下生产线。根据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需要,北海经济开发区着眼打造生态城,坚定环保底线,谋求科技领先,发展循环经济,伸展产业链条。
原标题:北海开发的战场全面拉开
□本报记者 邱芹
□本报通讯员 王青 王树成
突出经济发展成果社会共享理念,多项民生社会发展事业建设位居全市前列
北海经济开发区实行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两条线工作法,领导班子成员主要精力盯靠在开发建设一线。但在强力推进项目引进和园区建设的同时,突出经济发展成果社会共享理念,把人财物向民生工程倾斜,使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和民生社会文化事业齐头并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公交城乡一体化、校车全覆盖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抢抓全省乡村文明建设和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大机遇,将辖区内所有村庄全部纳入“一体化”规划,既遵从原路拓宽整修,又考虑村与村之间的串联,并用二级的“鱼骨”取代了四级的“线形”,本着“内外同治,骨、刺兼顾”的原则,建设串联各村的“乡村大通道”,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乡村公路的建设费用。而且北海新公路的养护费用将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农民不用再出一分钱。
为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广大群众就医环境,北海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北海医院的选址和论证,并加大对各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完成了蔡家村、沙头村、下泊头村等4处卫生室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201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24387名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期间,只需交纳200元“起付线”费用,凡国家、山东省、滨州市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范围内的开支,以及一般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普通床位费和护理费,均可全额报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让广大群众和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的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北海第一实验学校,承担北海新区大部分小学及全区21个村、所有驻地企业初中适龄青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按照“建一流学校、享一流设施,有一流师资力量”的要求,打造独具北海特色的高标准教育教学的旗舰学校。2014年9月,该校初中和小学全面入学,并实现了区内学生需乘校车村庄全覆盖,乘坐校车费用学生每月承担30元,区财政每生每月补贴150元,全市补贴最多。
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北海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全面完成确权颁证任务,成为全市第一个整建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的县区,共计土地确权9.3万亩,打印证书6298个。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完成,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区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月8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开通3条城区公交路线。新开通的公交路线覆盖北海经济开发区主要街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港口及所有村居,实现公交“村村通”。201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把村村通公交车列为了十大民生工程,成立专门组织,盯上靠上组织实施。为使线路更加合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北海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局先后10余次实地查看路线情况,避免与乡村集市冲突,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行,使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北海”的战略部署,把北海开发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决定实施“两线作战,板块推进,全面进行港产城一体化建设”。
一年来,整个北海开发及港口建设团队,时刻牢记我市提出的“两年苦干,三年成形,五年崛起北部产业新城”和“18个月完成深水航道开挖”的目标,强力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争分夺秒,创新苦干,奋力决战,大力推进北部沿海崛起,形成了“港产城一体化,生态环保循环链条化,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化”三条目标航线,让北海发展的巨轮精准地破浪前行。
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记者被这里的发展理念和沧桑巨变深深地触动:港口建设日新月异,基础配套加快完善,重点园区顺利推进,招商项目纷至沓来,北海开发的战场已经全面拉开。
实施“港产城一体化”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支持滨州港工程建设
北海经济开发区坚定推进“港产城一体化”,着眼打造未来之城,以港兴产,以产促城,谋划差异错位,追求特色发展。他们充分认识港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支持西防波堤工程、3/10万吨航道开挖工作,加快完善港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港兴产、以产促城、产城互促、港城联动的建设局面。2014年,五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西防波堤(含防潮堤)工程总造价15.8亿元,计划全年完成70%,实际完成80%,累计完成投资14.1亿元,目前堤身主体结构已完成,整个工程堤身全部合拢出水,达到3/10万吨级航道开挖掩护条件,疏港路连接西防波堤的西防波堤南延路工程实现简易通车;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附属陆域工程,码头临时堆场、道路、供水、照明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60万元,提前20天完工并交付使用,节约投资约1000万元;码头侯工楼工程投资2535万元,已按施工计划完成所有投资并交付使用;海港港区3/10万吨级航道工程及码头后方陆域形成工程,已完成一号隔堤的充沙管袋至标高+0.5米,具备初步纳泥条件;海港港区10万吨级码头工程,项目工可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工可审查、用海审批正在履行相关手续;液体散货区围堰(3万吨航道纳泥区围堰)工程,壁桩框架的预制工作已经有序开展,预制完成42个,安装完成26个,与3/10万吨级航道工程一号隔堤顺利合龙,达到纳泥条件。
按照“港产城一体化”的布局,全面整合港口资源,推动滨州港建设高效、有序进行。港务集团与青岛港展开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同时,还将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型航运公司、腹地大型生产企业和能源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确保稳定的货源,提高港口吞吐量,全力提高运营能力。
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化,先行先试为全省经济开发区探索有效模式
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化是北海鲜明的特色,其活力和推动力已得到很好地显现。用市政府党组成员、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力的话说,就是要大胆革自己的命,就是开发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开发的路子,唯有这样,才能破除阻碍,闯出新路,走向长远,可持续发展,才能赢得优势,才能后来居上。
加快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北海经济开发区不断突破封闭僵化的思想桎梏,破解制约发展的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个区借助列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会,敢闯敢试,从创新推进模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用人机制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大胆的偿试。一是创新推进模式。实行两线作战,回归经济开发的主业职能。二是创新开发模式。实行板块推进,公司化运作,园区化管理,都建立了开发运营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融资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授权,落实公司主权,除规划、环保、土地等审批外,其他审批项目全部下放到园区,守住规划底线、环保红线、安全生产防线。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审批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权限集中,把所有的审批项目一揽子并联审批,提高审批的效率,从而形成“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模式。五是创新用人机制。在人员聘用,绩效考核等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活力,山东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胆革新管理运营模式。采用“园区化管理,公司化运作”。构建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强化战略管控能力。引入专家评审机制,通过专业人员的独立评估和集体选择,最大程度保证决策的专业性与公平公正性。
这种活力同样也延伸到招商中,山东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实施以园区重点项目为基础的产业链招商,以行业协会为主的协会招商,以企业为主的以商招商,通过委托给代理机构代理进行招商引资与开发建设的委托招商四种招商模式,努力在最短的时间为园区引来最多的适合园区的企业。
2014年6月18日,北海经济开发区与香港利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西班牙宝瓷蓝建筑材料集团、西班牙Indagsa预制构件厂、欧洲GMN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青岛共同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签约方将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欧洲产业园,5年内计划投资10亿欧元,引进企业300家以上。
2014年12月6日,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山东创新北海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的高强轻质铝合金建材车间内,第一颗铝锭慢慢走下生产线。至此,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北海新材料产业园为龙头的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链条开始形成。与此同时,落户于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山东立中合金有限公司与创新北海公司也投产运营。
2014年12月31日,北海1GW新能源蓝色渔业基地合作协议暨50兆瓦新能源绿色农业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两大项目集合了新能源、新技术、新农业、新基金、新物流、新旅游等多种新兴业态,顺应国家产业规划调整方向,有利于北海高效农业经济及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符合滨州市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生态城市的整体发展思路。
目前,北海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宝地,天天有会谈,周周有签约,月月有外宾。2014年,全区共签约项目31个,合同额达470.76亿元。
根据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需要,北海经济开发区着眼打造生态城,坚定环保底线,谋求科技领先,发展循环经济,伸展产业链条。规划了四大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平台。在招商模式上,主推“园区招商”,对产业链条、循环模式、科技带动、营商环境进行重点打造,努力建设区中园、园中园。
临港产业园区以滨州港为龙头,着力招引临港物流、滨港旅游休闲、粮油加工、海洋工程、石化、LNG接收站及配套设施等港系产业。
生态科技城致力发展创新孵化的“核心动力圈”,以最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招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落户和科技成果转化。目前,与武汉理工大学、科创集团共同合作的开锐创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动工,计划2015年8月竣工。另外,规划占地906亩的民营经济产业园,作为“创新创业孵化器”进行精品打造,最终建设全国服务最优、环境一流、拎包入住的产业园区。
循环产业园区采取PPP公私合营模式,着重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准公益事业,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重点打造铝基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园区,以及欧洲产业园、台湾产业园、韩国产业园、建筑工业化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民营经济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预计201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现代渔业园区以京津冀鲁地区“蓝色粮仓”保障基地、山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黄三角地区生态示范区、全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战略定位,立足北海海洋渔业产业特色,重点打造水产增养殖和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两大支柱产业,力争五年内建成规模达10万亩的现代渔业创新示范区,蓝色经济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201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以上述“四大板块”为载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有效力量,推进大项目落户北海。克服施工条件差、建设资金紧张等困难,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东港六路北延、纬二十六路、西防波堤南延路实现简易通车,创新集团、河北立中集团高强轻质铝合金产业园正常供水、供电、供热,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施工和如期达产。
北海经济开发区在招商过程中严格把住项目入驻的环保关、产业层次关、安全生产关,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物流为产业招引目标,实行产业链招商和园中园招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和上下游配套产品,推动聚链招商、补链招商,努力在园区之间、产业链之间、项目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和有效衔接。积极推行委托招商。外聘招商顾问、融资顾问,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以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分比例、分年度对招商引资人进行后置支持,鼓励个人或单体企业领办园区,建立起了招商引资人、政府、入驻企业三方利益共享机制。
北海在推进招商政策落实的同时,加大安商政策落实力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真正降低入住企业核心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对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对接京津冀,形成参与环渤海地区乃至全球竞争协作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站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角度进行自我定位,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环境中分析北海,充分借助一流智囊专家团队,对北海定位进行探讨研究和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为顺应经济发展形势,从2014年4月份开始,在市政府批复的《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北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生态科技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现已征求市领导和市直部门意见,最终成果即将完成。另外,水利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给水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各园区发展规划也在加快编制中。
理清发展方向。港口发展定位上,摒弃了滨州港要成为货物大进大出的“物流港”观念,从差异化的角度出发,将滨州港定位为偏重特色临港产业发展的“产业港”;产业发展定位上,摒弃了在北海布局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产业以简单追求GDP的观念,充分认识北海土地后发优势,将科技、人才、产业链、循环体等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追求北海的可持续发展。
初步确定的北海战略定位是:依托滨州港、立足环渤海、协同京津冀,引领鲁西北,占位“黄蓝”经济区,打造具有引领和带动效应的产业发展新一极、沿海生态良好宜居地,形成参与环渤海地区乃至全球竞争协作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