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街道因村制宜建设“文化家园”
2014年08月27日 15:24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王麦菊
在文化家园建设工作中,滨北街道不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投入,而是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利用地方特色文化,突出工作实效性。为帮助经济困难的村居完成文化家园建设,街道进一步倾斜财力,加大帮扶力度。
原标题:滨北街道因村制宜建设“文化家园”
本报滨城讯(通讯员 王麦菊 报道)“这凤凰碾,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都记不住是啥时建成的了,怎么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是俺村早年间开油坊时用的石制榨油器具,后来闲置了,碾砣和碾底就四分五裂了,这些石头都是从土里扒拉出来的。”8月15日,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吴家村,71岁的村民吴登明向笔者介绍说。吴家村决定恢复该村传统的凤凰碾原貌,让后人了解和记住村里曾经有这样的手工技艺。
2014年,滨北街道有76个村居按照“九个一”标准建设文化家园。为确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该街道坚持结合村情、注重实效、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着力打造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实现文化惠民。
在文化家园建设工作中,滨北街道不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投入,而是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利用地方特色文化,突出工作实效性。针对村民文化水平偏低、法纪意识淡薄的实际,各村以孝老爱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为主要内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大力弘扬以“德”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村开展文明评比,评出了“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文明户”,建起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成了村民们的追求。
村村有阵地,是该街道在文化家园建设中的根本要求。为此,街道破除“一刀切”的工作模式,根据各村居经济条件好与差,人口多与少的实际,分类进行建设。经济条件好的村,作为示范重点打造,文化大院、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建设适当提高标准,做到美丽乡村与文化家园建设相互融合,既提升农村环境档次,又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差的村,也要保证有场所、有阵地,文化广场面积不求大,建设标准不求高,但要保证群众有开展文体活动的去处。村子大、人口多的村,建广场时可选择在村子不同的位置分建两处,如薛家村、瓦屋邢村,便于更多村民开展活动。
北齐村党支部书记齐国青最近很忙,他组织了一支队伍,为本村和周边村子制作文化墙,找来的“画师”是村里放了暑假的孩子,“通过环境整治,咱村里的路修好了,村子也干净了,再加点文化味儿,让咱老百姓也接受文化熏陶。俺们村经济条件差,这样做既省钱,也能让孩子们得到锻炼。”齐国青说。
为帮助经济困难的村居完成文化家园建设,街道进一步倾斜财力,加大帮扶力度。今年上半年,街道统一为各村居购置农家书屋图书11万册、书橱150套,统一制作安装高标准公开宣传栏66套。对文化广场建设确实有困难的,再予以扶持。在文化家园建设方面,街道今年预计增加帮扶资金60余万元。截至目前,76个村居的文化家园建设顺利推进,45个村居已建设完成,投入资金486万元。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