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招来3400平方米文化中心全天候开放
2014年04月11日 12:25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初宝瑞 冯晓华
本报无棣讯 (通讯员 初宝瑞 冯晓华 报道)每到傍晚时分,无棣县小泊头镇曹家村就热闹起来,乡亲们自发来到村内新建的小广场上唱歌跳舞。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化阵地,着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
原标题:“招”来3400平方米文化中心全天候开放
本报无棣讯 (通讯员 初宝瑞 冯晓华 报道)每到傍晚时分,无棣县小泊头镇曹家村就热闹起来,乡亲们自发来到村内新建的小广场上唱歌跳舞。村民曹金波笑呵呵地说:“白天忙农活,晚上到这儿跳舞,我们的业余生活不比城里人差。”这是小泊头镇“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化阵地,着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
32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15个村组建秧歌队、锣鼓队
近日,马道门村新建的9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人潮涌动,村民们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踏着鼓点,扭起了火红的大秧歌。“每天晚上7点至9点是我们的表演时间,过几天还要和西卢村、北高村比赛呢。”秧歌队的刘大婶兴高采烈地对笔者说。
据了解,小泊头镇鼓励村民自发组织起锣鼓队、秧歌队等民间艺术队伍,不断充实和加强广场的文体娱乐、休闲等功能,极大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早在几十年前我们村的东西两院就互不往来,矛盾很深,自从组建了秧歌队,大家跳着大秧歌,在欢声笑语中就把矛盾化解了。”马道门村村委会主任马士芳如是说。
目前,该镇52个行政村中,已有32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依托文化广场,马道门村、曹家村、北高村、东卢村、西卢村、郭马村、杜家村等15个村组建起了秧歌队、锣鼓队,三弦书、鲁北大鼓、西路大鼓的表演深受大家欢迎。
34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全天候开放
在小泊头镇文化中心一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里,东卢村的三弦书传人朱延安正带着他的两个弟子抓紧排练自编自演的曲目《诸葛亮招亲》;二楼的绘画室里,20余人正在观摩北李寨村李久田老人挥毫泼墨……自2013年9月小泊头镇文化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始,这座四层楼的建筑每天热闹非凡。 “没想到俺们村里人也能接触到琴棋书画。”南高村的杨秀田高兴地说。
据悉,该镇文化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750万元,是该镇采取招商引资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中心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室、绘画室、休息室,全天候面向居民开放。中心启用以来,每天都要接待三四十人次到此健身、排练节目,群众相邀组团跳健身操,民间艺人义务授课,极大丰富了群众的农闲生活。
32个村庄建有农家书屋,拥有图书30000余册
“咱们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耍钱来不打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这句农民自编的歌谣已经成为小泊头镇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日,笔者在丁王庄村的农家书屋看到,30余平方米的屋内干净整洁,有关农业技术、生活百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以及音像制品分门别类,摆放有序。村民们一面看书,一面交流种植或养殖经验,一本书里的信息,几乎全书屋的人都可以共享。据了解,像这样的书屋该镇已经建成32个,拥有图书30000余册,科技光盘1000余张。农家书屋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更带来了农村面貌和风气的大改善。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