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沾化王尔庄 中国海蜇第一村的崛起与突围


来源:齐鲁网

原标题:沾化王尔庄:中国海蜇第一村的崛起 齐鲁网滨州12月9日讯(记者王飞) 在电子地图上查找,王尔庄所在的冯家镇,到渤海岸的直线距离要40公里,从地图上找遍了全镇米点般排列的小村,却没有发现王尔庄的

原标题:沾化王尔庄:中国海蜇第一村的崛起

齐鲁网滨州12月9日讯(记者王飞) 在电子地图上查找,王尔庄所在的冯家镇,到渤海岸的直线距离要40公里,从地图上找遍了全镇米点般排列的小村,却没有发现王尔庄的踪影。就是这样一个不靠海也不起眼的小村却拥有一个影响着全球海蜇价格的国际交易市场。

穷则思变 走出去从1户到300户

在沾化县冯家镇政府的会议室,王尔庄的村支部书记、王尔庄海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军回忆当初的创业冲动用了一个很有深意的词语,穷则思变。

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耕地面积极少的王尔庄人,过够了缺衣少食的日子,靠着冯家镇有出海捕捞作业的渔船,村里人开始外出贩卖海米。在全国各地的推销过程中,村里人发现海蜇比海米的销量要好,不仅价格高还易于储存。正在田明军们有了贩卖海蜇的想法时,1992年,渤海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蛰汛。田明军抓住机会,与人合伙收购海蛰,并把它们贩运到河南商丘,一下挣了一万八千多。

看到同村人赚了大钱,村里人纷纷眼红,一个一个的都开始了海蛰的贩运。在收购、贩运的过程中,田明军们不仅学会了随着蜇汛转移货源,还在青岛沙子口学会了海蜇的加工工艺。由原来收购加工好的成品海蜇,转为收购鲜海蛰,再自己加工,利润空间上升了不少。

就这样北京、天津、上海、兰州、乌鲁木齐还有很多城市的海鲜市场开始出现王尔庄人的身影。一两年的功夫,全村就冒出了100多个海蛰加工贩运户,1996年达到了300多户。

当时,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海蜇交易市场是在辽宁省营口市的盖州县城。王尔庄人的海蜇交易量在这个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头脑灵活的他们开始考虑,为什么不能在山东在沾化在王尔庄建立一个自己的海蜇批发市场?随后,王尔庄人一合计,开始把收购来的海蜇拉到自家的庭院,他们一边联系老客户到王尔庄来运货,一边从王尔庄给客户送货上门,王尔庄人自己的海蜇批发市场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1997年,随着冯家镇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王尔庄的道路运输瓶颈得到突破,村民们干海蛰生意的越来越多,凭着让利于人、诚信经营的理念,王尔庄海蜇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名气,王尔庄逐渐取代了盖州在全国海蛰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成了全国海蛰市场的新霸主。

越挫越勇 走出国门从越南到全世界

正在王尔庄人的海蜇市场开始傲视全国时,他们却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1998年,他们原本要以每斤40多元出售的海蛰,遭遇到了2元每斤的市场大棒,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王尔庄人被这只大棒击懵了。

原来,那一年东南亚沿海出了难得的蛰汛,许多韩国、日本的渔贩把海蜇运往中国,致使国内海蛰市场价格大跌。虽然,生意赔了本,但也把王尔庄的“海蛰商”们打醒了。王尔庄人决定向国际市场进军!

2000年,该村党支部帮助5名海蛰经销大户拿到了越南和缅甸的商务签证护照。走出国门后的王尔庄人撒起了欢。越南近海有大量的海蛰,多得渔民都不愿打捞。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商机是,当地人只知捕捞,不懂得加工技术,更不知道海蜇能吃,而且劳动力价格仅是国内的一半。田明军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由越南运回国内的是1500吨成品海蛰。

以后的几年时间里,王尔庄人又把收购加工市场扩展到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又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墨西哥,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非洲的埃及,王尔庄人几乎跑遍世界所有产海蜇国家,哪个国家出现蛰汛,王尔庄人立即飞往哪个国家,雇用人员加工,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国内,彻底解决了不出蛰汛的淡季问题,一年四季都是王尔庄经营海蜇的热季。

转变观念 从个体经营向公司迈进

“货不全不卖钱,货不多不上规模也不卖钱。”村委会看了以户为单位独立的经营的劣势,开始谋划建设集中的专业市场。说干就干,2001年7月王尔庄开始建设水、电、路、讯设施配套的专业市场。拥有82间店铺,占地30亩,总投资156万元的市场,在此年的5月就投入了使用。

远航总不会一帆风顺。田明军回忆起2004年的一次遭遇,遗憾又一次充上心头。当时在越南有一批货值一千万元的海蜇加工单子,虽然村里去了不少人,但对方还是把单子给了日本的大公司。“越南人说你不是公司你是个人,我们不跟个人打交道”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拒绝,700万的纯利润让日本人给赚走了。

这段心有悔而力不足的经历让王尔庄人更加清醒了。回来后,还没等与日本人交手失败的故事传开,村里80个海蜇营销加工大户融资1亿多元,注册成立了中国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随后村民王书新又组织成立山东沾化隆旺水产品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带动下,王尔庄人把海蜇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做到了20亿元。

公司的成立让王尔庄的贩蜇人有了更大的野心,做“贩子”的利润空间总是有限,而且太制约于市场行情。走深加工之路才是王道。海蜇深加工项目,在想到就干的王尔庄人这里不是难事。很快他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研发出了即食海蜇等深加工产品,经试销售,深受消费者青睐。很快鲁王尔庄牌和隆旺牌即食海蜇开始出现在很多城市大超市的货架上。依托这两家企业,王尔庄的海蜇深加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规模,现在他们又开始研发海蜇膏、海蜇口服液等高科技产品。

走进瓶颈 土地贷款人才一样都不能少

走在海蜇批发市场,王尔庄村支部书记田明军说,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能发展出这么大的一个批发市场很不容易,但现在王尔庄海蜇产业还是存在很多困难。

现在王尔庄的海蜇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大的,但还是以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为主,大的联合企业还没有形成。虽然村里已经有了两个海蜇深加工企业,但因为土地、贷款和人才等问题,让企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原来海蜇的主要消费是靠大型酒店、宾馆,现在随着酒店、高端消费市场的萎缩,海蜇的销量势必下降,走大众化消费的路线是大势所趋。然而海蜇和其他食品比有一个先天性劣势,那就是不易于烹饪。这就逼着王尔庄人必须走海蜇深加工的之路,继续扩大海蜇深加工企业的规模。

“现在国家对土地指标控制的非常严格,拿不到用于建厂的土地,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就难以扩大,同时也失去了用土地抵押贷款的机会,贷款难成为连锁反应。”对于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田明军和王书新面面相觑。海蜇加工企业的规模上不去,村里很多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外面闯荡,不愿回到家乡从事海蜇产业,这又造成了人才的匮乏。目前包括冯家镇在内的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王尔庄海蜇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王尔庄这个创造了中国海蜇第一村神话的小村,正在等待又一次的产业升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海蜇 王尔 沾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