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红陶兽形壶暗合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典型器物之一。这说明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制作无论是原料的选择还是火候的掌握,无论器型的塑造还是图案的装饰,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红陶的原料一般为黏土,为防止断裂从而使器物更加耐用,有时会掺入沙粒和蚌末,形成夹砂陶。

原标题:红陶兽形壶暗合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

红陶兽形壶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山东博物馆馆藏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精巧的造型也是从满足这一功能出发:尾部设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陶兽形壶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是一种出于实用性的创作了。

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典型器物之一。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先民们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手工业制作也逐步分离并发展起来,陶器便是当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手工制品,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1000多件精美的陶器,品种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这说明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的制作无论是原料的选择还是火候的掌握,无论器型的塑造还是图案的装饰,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发现,红陶是大汶口文化中产生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陶器,它们色泽明丽,如血灿烂,如火热烈,很符合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原始崇拜,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种。红陶的原料一般为黏土,为防止断裂从而使器物更加耐用,有时会掺入沙粒和蚌末,形成夹砂陶。红陶的烧制温度大约在900至1000℃,敞窑烧制,高温之下黏土中所含的铁元素被氧化,大部分转化为三价铁,还原比值低,烧成的陶器即呈现红色。在远古时代,这样的化学反应原理当不为先民们所知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正确地利用这样的规律,红陶兽形壶就是这样被烧制而成,历经6000年而完好无损。它通体遍施红色陶衣,夹砂材质,为避免沙粒和蚌末引起的粗糙,通过磨光工艺对外表进行了二次加工,整个器身显得光润亮泽。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陶器 原始人 先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