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书画经典欣赏之唐寅《秋风纨扇图》


来源:CNTV

唐寅《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注释】 1.纨扇:又叫纨扇、团扇等。西汉成帝妃班婕妤所著《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

唐寅《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注释】

1.纨扇:又叫纨扇、团扇等。西汉成帝妃班婕妤所著《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此纨扇之始。

2.大都:元朝首都,今北京尚有元大都遗址公园,此处借指世俗。

3.炎凉: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译文】

秋天来了,纨扇应该藏起来了。可是为什么美人却在哪里伤感?“请您把人间百态仔细看个清楚!有谁不是在追逐名利呢?真是人情势利,反复无常!”

【解读】

很多人都说这幅画是唐寅的自画像。既然诗中可以以元代大都暗喻明代的北京,那么以佳人来比喻才子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况唐寅一如班婕妤,怀才不遇,受到别人迫害的感觉同样的强烈,以至于自怨自艾,过早离开人世。实际上,他一个劲地埋怨人间太过势利,不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并不能说明他自己就没有这样的习气,甚至恰恰是因为他自己也有,所以感受才特别深刻吧?

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不能节制,也不能放纵,既要节制,也想放纵,进与退之间,一个人的选择非常重要,当然,也得看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才华。我看报纸,说毕加索为了成名,他经常性地跟经纪人密谋策划,怎么样创作,什么时机推出何种主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宣传等等,毕加索有很大的欲望,并且选择了放纵,因为欲望在他来说就是成功的动力。不过,以古代中国圣贤鲁仲连的观点看,这不是文化人应该做的事,而“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这是因为他所推崇的是:“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欲望在鲁仲连来说成了要克制的对象,从而彻底将其转化为精神上的修养,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唐寅,字伯虎,后改为子畏。是明四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也是最悲剧性的人物。这是因为他出生于一个酒肆之家,但是他父亲是“贾业而士行”,并且可能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在唐寅还小的时候就预言说:“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可见他对于唐寅的未来有一个很清楚的预见,只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试图去改变一下?唐寅肯定是努力过的,他依赖于自己的天赋,出类拔萃于仕林之间,连读书人都仰慕他,而这正是他想的。一定要成功,这应该是他的潜意识。只是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成功的标准更不限于富贵荣华,但想来他所处的那个小市民的环境,无论是世界观,还是生活感觉,都与他追求的不一样。还是孟母最伟大,知道搬家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唐寅的父亲没有搬家,任由这样天才的儿子就在市井里肆意生长,而且唐寅也没有张居正幸福,遇到了良师,挫掉他的傲气,使之能“挫其锐,和其光,同其尘”,真正压制住那强烈的欲望,使之服务于自己。反而因为一举而中,再举即为解元。所有人的赞美,可以预期的美好前程,欲望在这时成了他引以为骄傲的资本。他大概会多少看不起还在苦读《离骚》的文征明,不错,文征明确实比较坎坷,考了近三十年的科举,也没有成功过。可是,于生活来说,才华不代表着一切,童子功也不适合保持终生。

所以,令人遗憾的是唐寅生活在文化价值观为“节制欲望”的中国,他曾经真诚地认为有才华便可以得到舒展,欲望会成为助燃剂,帮助他继续收获成功,然后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欲望与心气这时候似乎是一体,欲望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且心气越大,欲望也就越大。结果却是他不仅仅没有考上,反而身陷囹圄,然后是性命几乎不保。心气大的人不在乎肉体的折磨,却受不了普通人一个怀疑的眼神,甚至同情的眼神更不能被他所接受。都是因为这个反差太大了。所有欲望预期的成功都成了泡影,一切可以唾手可得的东西再不能染指,那种痛苦还好想象和理解。但自认为真诚的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跟这个世界似乎再没有什么共同语言,陌生的空气都可以杀人。所以唐寅想自杀,可是想到还有老母和年幼的弟弟,因此苟活。现在的我以身外人看,这是上天所以要成就唐寅,否则以唐寅的性格,在官场上厮混,很可能是谢晋的下场,才华横溢却放荡不羁,这是大忌。当官就有三分俗,不拍不迎难相处,所以,世人都美声名,羡富贵,却忽视了追求声名富贵带来的灾祸。没有任何理解的真诚就是欲望最大的利器,有了它,欲望就是有翅膀的老虎,一旦放纵起来,就会伤人伤己。不过,唐寅究竟是才子,伤得再重,那股气还在,因此生死在他已经不是难题,他说:“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这样的人,他所考虑的只是怎么活,却不是怎么死,生活因此才显得沉重而伤感,完全凭着一口气在支撑。

只是,唐寅对于真理的追求太执着了。才高就得成功,人好就要善果,付出就得有回报,这些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在这个腌臜的世界上却根本是偶尔正确,大部分都是虚妄。所以,唐寅迷惑了。他肯定得了严重的自闭症,感觉这个世界都是负他,而他却是那么爱着这个世界。那么,既然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我也负这个世界。喝酒、放荡不羁这样的行为下面,其实是最痛苦,最需要抚慰和理解的心。他不能理解老师沈周,既然说他才华好,为什么又要求他应该约束下自己。还有同学兼好友文征明也这么说,为什么?他们实在不明白放浪不羁的唐寅居然还跑到宁王那,想有些作为。唐解元是不是太天真了?不是,是他太寂寞了,太想有个人能听他说话,知道他的思想了。“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这是他给宁王的诗,“总不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知音可说。所以,他抱着希望跑到宁王那里,这跟孔子周游世界,甚至到了“佛肸召,子欲往”的地步是一个道理,都是太想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付诸于现实了,只是孔子有子路这样的学生,自己也有足够的修养排解苦恼。而唐寅有谁?除了装疯卖傻他没有了别的出路,而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之后所有的抱负和理想就只能放弃。所以,唐寅最后叫自己是六如居士,说一切于他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了,也写了很多类似“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的诗句,但我相信,他还是没有处理好欲望的节制问题,否则说这些话、起这样的号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据说他看到了苏东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的句子,俨然如孔子之欲麟,悲伤难抑,以致不久果真离世。这里他跟孔子又不在一个境界里,孔子悲伤的是道之不行,唐寅却哀叹自己的不幸,怎么就能连刘伶都比不了?刘伶说死了就地埋!多洒脱的境界啊!

《秋风纨扇图》作为唐寅绘画的代表作,不仅仅是人物形态刻画得十分准确,线条如飞,墨色如韵,关键是把画家本人的心情展现得含蓄而丰富,直接而妥贴。这种状态完全符合诗经“怨而不诽”的创作要求,把一个大才子的人生体验用这种方式表打出来,不免让人十分感伤之余,也十分爱怜!恰如画中女子,美丽而端庄,却满脸的忧伤,显得无助而楚楚可怜。让人一见即有同病相怜之感觉。

所以,绘画如果没有诗歌题款,有时候就像人没有了灵魂而失去了打动人的力量。以前周臣是唐寅的老师,画得很好,名气却没有唐寅大,别人问他缘故,他说:是因为我比他少读几千册书啊!可见,文化修养对一个画家的重要性,文人画没有文化怎么能叫文人画呢?现在人随便抹上几笔,就妄称自己是文人画,真是不知世上还有廉耻二字!唐寅地下有知,更应该对着这幅《秋风纨扇图》号啕大哭了吧!

呜呼!伯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纨扇 书画经典欣赏 唐寅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