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齐鲁历史:鲁文公的外事活动
2013年08月16日 08:08
来源:山东商报
公元前626年,姬兴当上了鲁国国君,是为鲁文公。当上国君之后,鲁文公才感到外交工作确实有点棘手。鲁文公的老爸鲁僖公就是在进行外事访问的过程中去世的。公元前627年,鲁僖公去齐国进行友好访问,返回的路上
公元前626年,姬兴当上了鲁国国君,是为鲁文公。当上国君之后,鲁文公才感到外交工作确实有点棘手。鲁文公的老爸鲁僖公就是在进行外事访问的过程中去世的。公元前627年,鲁僖公去齐国进行友好访问,返回的路上就去世了。用现在的话说,那绝对是为公殉职。那么,鲁僖公为什么要去齐国访问呢?这就要说一说当时的国际形势了。
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微妙。理论上讲,晋国仍是霸主,包括鲁国在内的各诸侯国理应接受晋国领导。但是,创建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此时已经去世,现在的晋国国君是晋襄公。晋襄公治理下的晋国,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南面面临着楚国的威胁,西面有虎视眈眈的秦国盯着,在东方,实力强大的齐国也有点不服气。如此情形之下,像鲁国、郑国、卫国这类的小诸侯国就有点无所适从,不听霸主的吧,显然不行。可是,如果把心思全用在孝敬霸主国,那么一旦其他大国不高兴了,也会兴兵来伐,事情也很麻烦。按说,小国受欺负,霸主晋国理应出兵相助,可是,晋国自己的霸主之位都受到了挑战,它哪还有心思、有能力四处“维和”?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鲁僖公晚年极力想与齐国搞好关系。齐国是东方大国,又与鲁国山水相邻,与齐国交好,一来可打消齐国侵略鲁国的想法,二来鲁国若遭遇别国侵略,齐国前来相救也比晋国更方便、更迅速。
鲁文公知道当时的国际形势,当然也能体悟老爸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当上国君之后就想先观察一下,看看晋、楚、秦、齐这四个大国之间的实力如何消长,然后再决定鲁国下一步外交工作的重点方向。犹豫之际,他就没有及时去晋国朝拜晋襄公。按照当时的惯例,小诸侯国的国君继位,应及时朝拜霸主国的国君。鲁文公当上国君的第一年并没有如期去朝拜晋襄公,晋国对此很不满,在鲁文公二年(即公元前625年)便派人来鲁国责问此事。
晋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鲁文公赶紧奔赴晋国,希望尽快完成朝拜霸主之礼。可是,此时晋文公却不接见鲁文公,只派晋国大夫阳处父来与鲁文公结盟。结盟仪式上双方虽也表达了“晋鲁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但晋国如此低规格地接待鲁文公,显然就是要羞辱鲁文公———你不是不早点来朝拜吗?现在来朝拜了,晚了,我们的国君不愿意见你了。
鲁文公访问晋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很不爽。鲁国的史官记录此事:“与晋处父盟。”意思很明显,我们国君辛辛苦苦跑到晋国,晋国却只派了个大夫阳处父来与我们的国君结盟,太不给面子了!可是,鲁国是个小国,虽对晋国不满,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忍了。
不料,仅过了一年,事情就出现转机了。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兴兵伐晋,一直打到晋国都城的郊外。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兵,“晋人不出”,晋军不敢迎战。秦穆公伐晋大胜而归,“遂霸西戎”。晋国遭此打击,傲气没了,于是意识到他们一年前接待鲁文公的做法很“无礼”,遂请求重新结盟。
鲁文公再次赴晋,这次,晋襄公设盛宴款待鲁文公。宴会之上,晋襄公朗诵了《菁菁者莪》这首诗,取诗中“既见君子,乐且有仪”之句,赞扬鲁文公是不失礼仪的大度君子。鲁文公回答:“小国接受大国的命令,怎敢对礼仪不慎重?大国用隆重的礼仪赐惠小国,什么快乐比得上这种快乐呢?敝国最大的快乐,就是接受贵国的恩惠。”
听到鲁文公如此谦卑的回答,晋襄公赶紧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了两国国君结盟的拜谢之礼。受到了晋襄公如此隆重的接待,鲁文公投桃报李,朗诵了一首名为《嘉乐》的诗,取其中“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句,赞美晋襄公品德高尚。
鲁文公对晋国的外事活动虽是细节,但它所折射出的却是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有实力的大国彼此征战,意在争霸,小国则为自保而竭力周旋,委曲求全。霸主国气焰嚣张时就对小国颐指气使,势力衰退时则要拉拢小国,以取得支持。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