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梁山非遗:李文斗500年豆腐村
2013年08月16日 08:0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李文斗村是山东省梁山县寿张集镇的一个小自然村,以生产豆腐而闻名,李文斗豆腐起源于明朝时期,相传李氏族人在村西建了一座关帝庙保一方水土,庙里有个画师自称老梁,传授了豆腐技艺,并说做豆腐最需要的是水,空手
李文斗村是山东省梁山县寿张集镇的一个小自然村,以生产豆腐而闻名,李文斗豆腐起源于明朝时期,相传李氏族人在村西建了一座关帝庙保一方水土,庙里有个画师自称老梁,传授了豆腐技艺,并说做豆腐最需要的是水,空手画了一个圈,在村西的空地上就出现了一口井,井水甘甜。村民们赶忙跪谢,等抬起头的时候,老梁已不见。村民说,这是关帝爷现身呢,于是磕头不止。李文斗豆腐由此传承下来。
李文斗村产出来的豆腐风味浓,鲜嫩滋润,色泽嫩白,质好味鲜,清香袭鼻,满口留香,另外是食法多样,可切块、切片,有冷食、炒食、煎食、烤食、凉醮等。早年间,90%的村民靠做豆腐为生,家家户户都做,整个村子飘着豆腐的香气。“现在年轻人都嫌做豆腐又累又不赚钱,还在坚持做的也就我们这些老家伙了。”今年已经71岁的李传勤老人说。李传勤老人从小与豆腐相伴,说起做豆腐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做豆腐。李传勤老人却说做豆腐是最让他幸福的。他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装豆腐然后出去叫卖,10点多回来,开始挑选黄豆,“一个豆腐得用15斤黄豆才能做好呢”,李传勤一边挑豆子一边与我们说话。传统豆腐的做法是先挑选黄豆,然后用小磨脱皮,再放到大缸里进行浸泡,泡大约4、5个小时后,豆子大约膨胀成两倍体积,掰开后可以看见褐色的芯时就可以磨了。以前是用石磨磨豆浆,然后上锅煮豆浆,煮制的过程中加入石膏或者卤水,叫“卤水点豆腐”,最后倒在模具里压制4、5个小时,把里面的水分都压出去,才能成为鲜嫩的水豆腐。“现在省了很多力气了,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将豆腐制作从泡黄豆到出成品一条龙生产,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还多”,李传勤老人说,“不过最好的还是老办法,用石磨磨的才叫好,用勺子点着颗数舀着豆子喂到磨中心的石孔中,手不停地推转着,看着细腻的豆浆水一点一点的研出来,旁边是用来煮豆浆的炉火,火上是一口煮满沸水的铁锅,香气弥漫在屋里的每个夜晚……”
李文斗村的千豆腐也是盛名在外,一层一层的千豆腐切好与长约一指葱段爆炒,远远就闻到香气,让人不由得咽口水。“千层豆腐的做法和水豆腐的做法差不多,只是最后压水分的环节比水豆腐繁琐,模具里倒一层豆浆铺一层布包然后再一层豆浆铺一层布包,一个豆腐下来要用30多块布包呢”,李传勤如数家珍地介绍。李传勤和李文斗村的老人们一样靠做豆腐养大了几个儿女,儿女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职业,没有一个学做豆腐的。提起此事,李传勤老人显得有些落寞,“害怕这手艺就在我们这一辈失传了”。
近日,山东省梁山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确立并向社会公布,传统手工技艺类——李文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纸雕刻等共有八个门类23个项目入选。梁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依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采取各项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